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37頁

再看看如今手裡銅條上的這一首新作,楊束都為那些說沈浩才盡的人臉痛。

「當真是好詩啊!前線的將士的確真的是太苦了,這次戰事結束定要好好犒勞犒勞他們。哎。」

楊束嘆了口氣,坐起身來,招手讓邊上宦官伺候自己書寫,然後提筆將銅條上的詩抄錄下來:

風蕭蕭兮江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或許是有之前那則故事作為鋪墊,楊束越讀這首詩越是能感覺一幕幕清晰的畫面在他的腦海里呈現。

魚石,一個並不大的兵站,卻在戰爭初期承受了蠻族狼騎的反覆攻擊,一個個年輕的靖軍士卒在抵抗這些攻擊的時候失去了生命,甚至屍體都殘破不堪。最後只能將一具具殘肢斷臂一起收攏,然後合葬一處,最後立碑紀念。

楊束沒有上過戰場,但他也有一股熱血在心間,加上這首詩的悲壯渲染,讓他更是胸膛倍感火熱。

正是這些不怕死的勇士,靖舊朝的天下才能固若金湯!

楊束的字一般,不算好但也不差,放出去能見的人。但算上他如今的身份,那他的字就不一般了。

「將這個送到魚池兵站,找人刻在魚池的那座石碑上。若是石碑小了,那就另再起一座。然後讓兵部開始草擬特別撫恤方略,這次仗打得漂亮,但死了太多靖舊朝的大好兒郎,加重了安撫。

還有,給戶部去條子,讓他們也參與到特別撫恤的草擬當中去,這個要給兵部通一下氣……」

和楊堅的有條不紊不同,楊束的思維比較跳脫,他喜歡想到就做,而不是先制定計劃然後嚴格執行。

這樣有好處,那就是方略靈活,可以根據事態變化隨時更改,或者推出新政。而缺點就是斟酌的時間太短,不能詳盡周到容易出現問題,也容易鬧笑話。

但楊束有自己的兜底方法,那就是他的每一個命令發出去之前都會由他門下以前的那一群謀士幫他把關,也就是如今的中書院,他的謀主,暫時領著中書院院主的職務。

中書院是楊束新設的機構,或者說是他新從左相府抽離出來的一部分職能。以前的中書院是在左相府的指揮下輔助左相辦差,並且針對皇帝的各項旨意進行分析和查漏補缺。可現在的中書院已經跟左相衙門完全沒了隸屬關係,成了一個橫在左相府和皇帝之間的存在。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楊束在故意消減左相府在政務方面的影響力,而且這絕對只是一個開始,等到皇帝將各方面都捋順了之後,左相衙門很可能還會繼續被削弱。只不過會削弱到什麼地步,除了楊束之外,旁人根本猜不透。

第828章 後話

沈浩萬萬沒有想到一首《江水歌》會造成那麼大的反映。

這首詩原名《易水歌》,因為易水這個地名明顯不能寫出來,所以沈浩簡單的修改了一下。

當然那,這首詩本身的出發點是講述另一個世界裡一個著名刺客的悲壯壯舉,以示歌頌,並流傳千年。

不過這首詩換一個環境,用來歌頌千里迢迢從白江順流而下到了灘石,然後一路從拙火關出來進入蠻族地界,並且在魚池兵站死戰不退,最後英勇犧牲的靖舊朝軍卒也沒有什麼不合適的。

當時也是因為喝了一些酒,加上席間唐清源等人不斷的問之前軍中的見聞,沈浩陷入回憶,有感而發的將心裡這首另一個世界的詩拿了出來。

之前還在為應付齊永宇的催促而拿不定主意,這下好了,不需要沈浩造勢,借著當晚唐清源等人的口如今已經傳遍大江南北,據說都傳到南面前線去了。甚至連向來對文人方面不太有好感的姜成都順著日常的銅條來過詢問,問沈浩什麼時候也給玄清衛寫一首詩呀?

沈浩看到之後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