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中府交界的地方,一但情況不妙,耿仲明就打算立刻退到漢中去投靠吳三桂去。結果在天亮之後,中華軍兵不血刃,就佔領了南陽城。
不過雖然耿仲明主動放棄南陽,但李定國並不打算放過他,一來是因為對十七團的要求是守住新野三天,這才是第一天,還有充足的時間,另外耿仲明是主動放棄南陽,兵力並未損失,萬一中華軍轉囙頭去救援新野,耿仲明再殺個回馬槍來,復奪了南陽,那這一番功夫可就都白費了,還是先把耿仲明撤底解決了為好。
第四十五章 南陽大捷(上)
耿仲明當然想不到;在自己主動讓出了南陽;中華軍還不打算放過自己;一定把自己趕盡殺絕。不過這時發生了一件事情,挽救了耿仲明的命運,吳三桂終於派來了援軍。
原來吳三桂既想幫清廷一把,又怕惹火上身,使中華軍轉頭來進攻四川,在經過了反覆的思考和權衡利憋之後,吳三桂居然想出了一個二全其美的辦法來,他並洠в邢鋁釗�繁平�ê�呔車娜寺硐蛑謝��⒍��ィ��敲�窒碌拇蠼�肀�禿�筧瘟餃舜�煳逋蛉寺恚��肽涎簦�曬⒅倜骼粗富櫻�鎦��刈∧涎簦�⑶乙鄖寰�拿�槌穌健�
吳三桂的如意算盤是自己決不主動出面,和中華軍正面為敵,同時又派出人馬,援助南陽,清廷那邊也說不出什麼不對來;同時又幫助耿仲明,守住南陽,擋住了中華軍向中原的進攻;而自己還可以坐觀中華軍和清廷決戰,見其成敗再確定下一步的動向,這確實是一舉三得之計。
只是川軍繞了一個大圈,等進入南陽境內的時候,己經晚了,耿仲明己放棄了南陽,還打算退入漢中府來。因此馬寶和韓大任與耿仲明在淅州地區匯合,暫時駐紮了下來。
得到了這支援軍,耿仲明也不禁大喜,得別是川軍中還有一萬火銃兵,一百餘門火炮,更是讓耿仲明大為安心。
因為有中華軍的代動,這個時代的中**隊都在急速的向近代軍隊的方向轉變,清軍是如此,吳三桂也是如此。在吳三桂入主四川之後,立刻招集工匠,全力打造火槍火炮,裝配川軍,到這個時候,川軍己經擁有火槍五萬餘支,各種火炮六百餘門。
另外吳三桂和耿仲明、尚可喜不同,在另一時空裡,他也算這個時代的名將之一,年紀雖然並不算大,但也算精通兵法,且又身經百戰,雖然他和中華軍交手的次數不多,但卻對中華軍的每一次戰鬥都詳細的調查打聽,幾乎不放過每一個細節,並加以揣摩,研究中華軍使用火器的戰術。
不過受制於技術條件,又缺乏對外的交流,因此川軍的火槍其本都是繼承明朝的火器,以鳥銃,也就是火繩槍為主,另有一部份魯密銃和三眼銃,只有極少的燧發槍。而火炮也都是以中小型佛郎機炮為主,紅衣大炮並不多,一來是紅衣大炮的週期長、成本高,二來四川道路難行,重型火炮也不利於運輸,中小型火炮利於運輸。
雖然在明末的時候,清廷鑄造的紅衣大炮水平己經超過了明朝,但火器製造的整體水平,對火器理解和運用,清廷依然還是不如明朝,而吳三桂曾是明朝的重臣,在山海關駐守時,也曾裝配了大量的火器,對火器的使用並不算陌生,因此雖然川軍沒有中華軍的降兵做教官,但也自己訓練的似模似樣。
而李定國得知耿仲明得到了援軍,雖然現在還不知道這支援軍是川軍,但也不敢輕易向耿仲明發動進攻,因此也決定先去救援新野,擊敗石廷柱部的人馬,奪取宛東地區,反正現在宛西地區己被中華軍佔領,耿仲明駐守的淅川縣己是南陽府的邊緣地區了。
於是李定國留下第八軍剩下的兩個師,駐守南明,併兼顧鄧州,自己和李牟率領第六軍,騎兵團、特種兵團去援救新野。等第六軍到達新野附近的時候,正是規定守住新野時間的第二天下午,湥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