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者的驕傲,勝過任何獎章。”
周圍響起了一片掌聲,是劉青山等人,在使勁鼓掌,那位耿領導,也完全沒有了剛才的不快,巴掌都快拍紅了。
國外的記者,也只能跟著鼓掌,他們這才意識到一個問題:
跟一位文學獎的獲獎者去玩文字遊戲,好像有點自不量力啊。
“各位媒體朋友,作為獲獎者親友團的一員,我要宣告一點,諾獎的每一位獲獎者,都值得尊重,請大家不要破壞諾貝爾先生當初設立這個獎項的初衷,謝謝配合。”
劉青山終於發聲,這種場面要是不控制一下的話,指不定後面還有什麼亂七八糟的問題。
畢竟去年的影響猶在,西方國家的傲慢和偏見,從來都未曾消除。
這種說話的語氣是不是太強硬了一點,不會激怒那些記者吧?
耿領導的嘴唇蠕動兩下,不過最終還是沒有說話。
事實證明,他的擔心是多餘的,不少記者這才發現劉青山,都不由得眼睛一亮:想不到還隱藏著這樣一位大佬呢,稍後必須採訪一下。
有劉青山壓陣,記者們再也不敢造次,人的名樹的影,這位芒廷先生,可不是好相與的。
接下來的採訪,就變得友好許多,主要是提問一下文學創作以及個人情況。
畢竟對外媒來說,這些資訊都是比較缺失的。
一來是這個時代溝通不暢,二來也是東西方存在著隔膜。
路作家不慌不忙,從容應對,顯示了極高的素養。
一名三十多歲的女記者,手裡拿著平凡的世界的英譯本,請路作家簽名。
路作家取下插在上衣口袋的鋼筆,欣然在扉頁上籤上自己的筆名。
女記者微笑致謝:“王先生,謝謝您,我很喜歡您的作品,可是在讀的過程中,我有一個疑問,您可以幫我解答嗎?”
路作家點點頭,這樣正常的要求,當然沒問題。
“就是書裡的主人公,那位孫,真的沒有菜餚,只能啃饅頭,難道現實中真有這麼貧困的生活嗎?”
如果是她第一個提出這樣的問題,那路作家肯定懷疑對方是別有用心。
畢竟在西方的主流觀點中,華夏是個貧窮落後甚至愚昧的地方。。
但是如果僅僅是探討書中的情節,那就不存在其他方面的問題了。
路作家一臉鄭重地點點頭:“就像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生活狀況也非常窘迫,每天幾乎也就是饅頭稀粥鹹菜,和書裡的主人公很相似。”
噢,那位女記者吃驚地捂住嘴巴,她很難想象,一位作家的生活竟然會如此的艱苦。
終於有一名記者忍不住,又開始攻擊:“你們的國家實在是太窮啦!”
耿領導在旁邊聽了,都感覺臉上發燒,心裡暗暗埋怨路作家:家醜不可外揚,當著國外的記者,怎麼能說這種事情呢?
路作家卻渾不在意,他眼中閃爍著堅定的信念:
“貧窮也是一種財富,它能激發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所以貧窮不是恥辱,而是動力。”
周圍的老外齊齊一愣,隨後便發自內心地開始鼓掌,路作家的話,贏得了他們的尊敬。
劉青山也在旁邊補充道:“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窮得連理想和信念都丟了。”
說到激動處,劉青山也使勁揮舞了一下手臂:
“我們的國家,目前正處於變革之中,在不久的將來,全世界都會感受到華夏力量!”
對,華夏力量!
在場的華人,都受到鼓舞,跟著一起吶喊,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卻極有氣勢。
大使先生也使勁鼓掌,他忽然覺得,這個叫做劉青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