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區域,則會擴張成商業區,用於和外來商人和鄉民進行商品交換,以及普通平民的娛樂。
與南岸主城區遙相呼應的就是北岸的工業區,所有工坊都必須搬遷到北岸工業區,霍恩計劃再挖幾條溝渠,方便工坊排汙和治理。
原先的貞德堡是有四五千人居住在城內,上萬人居住在城外郊區,或多或少地形成了城郊集市和參與城市執行。
換句話說,整個貞德堡本身帶上附近的城郊大概有一萬四五千人。
經過先前的幾場戰事,情況則是發生了一些變化,人口增減過後,貞德堡附近的總人口大概只有9500人。
其中服務於第一產業的,帶上其家屬大約有2000人,主要從事的就是水果蔬菜種植丶養魚業以及畜牧業。
而第二產業就是各種作坊,包括織布工丶鐵匠丶製鞋匠丶麵包師丶陶工丶木匠等等,估計有5000人以此謀生。
至於第三產業就是商業和服務業,大概有2500人,主要職業包括小店主丶會計丶代理人(中介)丶夥計丶抄寫員和公證人等。
這服務於商業,城內有名有姓的那部分商人,經過前前後後一通清理後,還剩商人家庭40戶,貸款代理人12戶。
所謂的貸款代理人,其實就是原先的放貸人,不過被霍恩收編到了貞德堡聖庭銀行中罷了。
按照霍恩的規劃,要把城內城外連成一體,將大量居住在城外的民眾遷入城內,將人口提升到至少12000人。
這樣先將一部分鄉民變成市民,否則接下來貞德堡的產業轉型,將會出現不小的勞動力短缺。
作為郎桑德郡首府的貞德堡,霍恩對它未來的期許在於兩個行業,第一個是工具製造,包括木材加工和金屬冶煉,第二個就是造紙與印刷行業。
前者自然是很好理解,郎桑德郡是農業郡,附近的環境中沒有大的礦山森林,無法規模化地大批次進行木材加工或冶金。
那麼靠這種簡單的基礎加工業混飯吃就沒可能了,那麼就必須走高附加值的加工行業,但本地工匠的技術水平又不太過關。
於是霍恩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工具製造上,鋤頭丶草叉丶牛馬犁丶錘子丶工藝裝備……
尤其在接下來的原工業化中,霍恩將大幅推動工坊建立,對製造工具本身的需求量並不小,且技術含量並不算高,正好能慢慢拿來練手。
別的地方,這麼練手可能是要虧慘了的,但在郎桑德郡就不一樣了。
因為朗桑德郡作為一個農業郡,他治下的農民居然有錢!
簡直是神蹟!
在這樣的一個農業郡,農夫對土地改良和高效率生產的渴望是掩蓋不住的,對於良好農具的需求是極大的。
農夫賣糧換錢買農具提升生產效率,工匠賣農具換錢買糧練技術。
如果說在貞德堡,工具製造這個市場本來就有,霍恩只是將其擴大了,那麼造紙業與印刷行業就是完全的市場空白。
這是因為隨著霍恩救世軍政府管理的精細化,對紙和墨水的需求越來越大,各個部門普遍出現了抄寫員與紙張不夠用的情況。
尤其是給每個百戶區的告示,時常需要抄寫員加班加點地重複抄寫,製作印刷凸版卻常常是用一次就不會用第二次。
所以很多時候,抄寫員和印刷工會將凸版裁剪下來,然後重新拼接印刷,最後在無法重複的地方留下空白,手動抄寫。
這種活句印刷,就隱隱有活字印刷的雛形了。
後期隨著救世軍規模的擴大,尤其是後面霍恩還想建立檔案系統和報紙,對紙和抄寫員的需求更大。
相對於僱傭一個抄寫員,霍恩認為製作一臺活字印刷裝置更加划算,因為抄寫員沒法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