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轟動的焦點人物,再加上他們是萬大總統的門生,又都有深厚的家族背景,在北平大學中很是耀眼,所有人都認定,他們將會是明日的政治之星。
其實,萬磊總無意於將北平大學變成培養官僚的地方,也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個個都從政,所以這些所謂的“明日之星”一直比較低調,大半都選擇了理工科,只有少部分人選擇主修政治和經濟,即便如此,這些人也對理工深感興趣,因為他們都知道,真正使文明進步的是科技,不是政治,只有服務於科技的政治,才是好的政治。
安南之戰後,大華民國再無戰事,又無其他大型災害發生,萬磊總算是得了清閒,平時處理一些政務,閒時陪伴妻兒,日子過得平淡卻也很充實,唯一讓萬磊感到遺憾的是,兩個妻子一直都沒再給萬家添丁。
日子一天天過,轉眼間,秋去冬來,瑞雪如期而致,又迎來了新的一年。而這一年是華歷五年,也是萬磊這一屆任期的最後一年。在這最後一年中,萬磊不得不考慮要不要競選下一屆大總統。
按說,當官人之所欲也,當一國大總統更是世人之所願,不過萬磊當政五年,實際上加上得國之前的那個時期的話,就是十餘年。搞了十餘年的政治,是人都會覺得累,特別是心累,萬磊真想退下來,過上幾天養花餵魚的悠閒日子。
不過,萬磊也知道這是奢望,雖然大華民國已經步入正軌,發展得蒸蒸日上,不過內部還是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的,比如說法治還未盡入人心,比如說官員素質有待提高等等,這些問題解決得不好,大華民國也是難逃滅亡之途的。
既然不能就此退休,萬磊只得硬著頭皮籌劃著大選的事宜,雖然他本人的名望還是如日中天,不過還是有競爭者的,比如說江南那邊的議員,有好些人傾向支援鐵鉉或徐輝祖之類的人上位,萬磊最大的支持者還是軍派,所以,萬磊要重點拉攏軍心。
正月十五,西北軍區司令周天壽回北平,並卸任軍區司令一職,萬磊則特別任命他為華園幕僚長,代行大總統部分職權,比如說四方巡視,代大總統會見各級地方官員等等。萬磊之所以這樣做,一是要拉攏軍派,二是要培養軍方從政派。
其實,萬磊本人是希望軍派也能有機會競選大總統的,畢竟大華民國是一個新興的擴張型國家,如果大總統一職讓文官長期把持,這是重文輕武,國家會變得孱弱。當然,大總統一職也不能讓軍派把持,這會引致窮兵黷武。
最好是文武兩派兼顧,不過萬磊也知道,這是很難的,因為武長期在外領兵,與各地的議員與鄉紳之間氣場關係比不上文官,在競選的時候本就存在劣勢,萬磊讓周天壽“棄武從文”,其實就是要降低這方面的劣勢。
萬磊這種近似於開後門,指定接班人的行為,自然也引起一些文職官員的不滿。為此,萬磊還專門發表了一篇社論,高度讚揚周天壽為國戍邊的奉獻精神,並一再強調,調周司令回北平,是為了讓其休養身體;聘其為華園幕僚長,是看重他的才幹,是任人唯賢。
萬磊的社論一出,文職官員自然也不也再公開場合多說什麼,不過私底下還是議論紛紛的,更多的議員投到了鐵鉉的那一邊,如此一來,萬磊的競選年更加不好過。
雖然競選年將會很不好過,不過萬磊還是把該辦的事該辦好了,其中科技輸出的事是新一年的重中之重,繼與南明簽訂鐵路轉讓合同之後,他相繼與印度各個沿海城邦簽訂了相關合同,轉讓的技術從鐵路到新型綿種再到新型紡紗機,總之無所不包,大華民國真正從商品輸出轉變為科技輸出。
第442章 大選年(上)
大選年到了,不管是文職派,軍官派,商派,學派都在“蠢蠢欲動”,各派首領或他們的代言人紛紛在參議院中活動,力爭這一屆的總統候選人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