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5頁

實。不過,我也不佔你便宜,選你會的。&rdo;唐霈霖問,&ldo;下棋會嗎?&rdo;

宋問搖頭:&ldo;我不會。&rdo;

唐霈霖:&ldo;下棋你也不會?&rdo;

宋問一臉無辜道:&ldo;不會下棋怎麼了?就規定先生非得會下棋嗎?&rdo;

唐霈霖:&ldo;那就彈琴。&rdo;

宋問搖頭:&ldo;我也不會。&rdo;

唐霈霖沉默了。

客棧裡也再一次沉默了。

兩人開場直接談崩。

唐霈霖皺眉:&ldo;宋先生,你該不會說什麼都不會,只是故意不想與我比試吧?&rdo;

&ldo;我既然坐下來了,何必跟你玩這樣下作的手段?&rdo;宋問說,&ldo;可你偏偏就來問我不會的,我有什麼辦法?該不是想想不戰而勝了吧?&rdo;

唐霈霖咬牙道:&ldo;就算算術,這個你總會了吧?!&rdo;

宋問沉思片刻道:&ldo;這個倒還可以。&rdo;

唐霈霖:&ldo;那就比算術。&rdo;

&ldo;可是……&rdo;宋問又道,&ldo;這個不好比。&rdo;

唐霈霖:&ldo;先生又不同意?&rdo;

宋問撓撓耳朵道:&ldo;這個的確不好比啊。誰來出題?你出的,我不相信,我出的,你也不相信。&rdo;

&ldo;這還不簡單?&rdo;唐霈霖道,&ldo;我們各自給彼此出題。不過這齣的題,就算改了數字,自己也得會做。&rdo;

&ldo;是難是易,是快是慢,是優是劣。&rdo;唐霈霖指向後面道,&ldo;交給大家來說。&rdo;

宋問點頭應允。

這樣的規則,很難分出一個明確的勝負,或者說,如果一方要贏,那得是非常明顯的優勢。

唐霈霖或許只是想向宋問展示一下自己的實力,以此來創造一個和她對話的機會。也或許是非常有自信,想到時候能賣宋問一個面子。

不過不管是哪個,宋問都不是很有興趣。

唐霈霖讓人上紙筆,方便計算。

&ldo;四個瓷瓶和兩個瓷碗合需五百六十兩,兩個瓷碗與四個瓷盤合需五百兩。三個瓷瓶與六個瓷盤合需六百三十兩。那麼請問先生,瓷瓶瓷碗與瓷盤,各是多少銀子?&rdo;唐霈霖問道,&ldo;宋先生,聽清楚了嗎?&rdo;

宋問點頭:&ldo;聽得特別清楚。&rdo;

這題有點類似《張邱建算經》最後一道的百雞題。放到以後,都是個三元一次方程組的問題。

只是,在大梁以前,算術並不引人重視。或者說,哪怕是在大梁,算術也不引人重視。甚至還沒有一本成冊的算術教材。是以先賢就算有先進的數學理論,也並不廣為人知。

宋問直接答道:&ldo;瓷瓶八十,瓷碗一百二十,瓷盤六十五,對吧?&rdo;

唐霈霖微微錯愕。

這題並不難,他並沒有想藉此刁難住宋問。但是並未見她動手算數,她竟然直接把答案算出來了。便問道:&ldo;你先前做過這題?&rdo;

宋問:&ldo;不用做過,如此簡單,隨意算算就出來了。該你聽題了。&rdo;

宋問也不想給他出太難的題,以免被說是刁難。摸著下巴想了想道:&ldo;哦,這樣吧。現在有兩名木匠。一人一天能做三張桌子或者九把凳子。另外一人一天能做兩張桌子或七把椅子。兩人各用了二十天,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