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如此,但周遭二十萬軍馬並非其敵手,況且勤王大軍久在京城左近,日久生變啊。”當下欽宗將自己的理由說了。雖然這太上皇的建議站在大宋皇帝這邊是對的,但這位太上皇並非朝政高手,他只是個藝術家而已,是以也說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來,只是一味的強逼欽宗不可放虎歸山。
說到最後,欽宗還是不肯答允,道君皇帝氣得拂袖而去,臨走前留下一句話:“豎子不聽我言,將來亡大宋者,定是此女!”
道君皇帝走後,欽宗心頭更氣,本來他還沒打定主意,這太上皇來鬧了一場,他反而堅定了主意,太上皇反對的,他便要支援,於是當天便下旨,教勤王大軍撤圍,併發旨意給三娘所部,教其北上解太原、河北之圍,戴罪立功!(未完待續。。)
第十三章連消帶打出考題 翹首以盼待援軍
大宋靖康元年二月初,金軍自開封退兵後不久,大宋朝廷便迫不及待的撕毀了議和條約,看起來好似是硬骨頭了一把,實則卻是政治幼稚的表現。
勤王大軍撤圍,朝廷頒旨命山東路藩鎮軍馬戴罪立功,前去解太原、河北之圍,撕毀議和條約的訊息傳來後,三娘當即冷笑起來,問黃文炳道:“這事你怎麼看?”
黃文炳也笑道:“大宋君臣對待這國之大事好似玩笑一般,戰和不定,朝令夕改,如何能服眾?若是要抗擊金人到底,一開始便號令各路軍州、天下軍民百姓共同抗敵,死戰到底,絕不議和。若是要求和,這趟議和已成,就該打落牙齒和血吞,先將議和條約認下,只等臥薪嚐膽之後,機會來臨,再圖收復失地。如今什麼都沒準備好,只憑軍民一腔熱血,便這般不顧一切又推翻和議,當真是遊戲一般。”
三娘笑著點頭道:“正是,看來這宋朝君臣並無長謀遠慮,更無敵我實力的認真分析,只是現在主戰派佔了上風,朝廷又變了戰和風向。這趟議和雖然屈辱,但若是議和能為大宋爭取個一兩年時光,用這段時光,勵精圖治,臥薪嚐膽,操練軍馬,號召軍民,好生備戰,或許還有與金軍一戰之力。可惜啊,如今什麼都沒準備好,就匆忙撕毀和約,號令勤王軍馬北上解圍,如此倉促出兵,定然不會有好結果。”
頓了頓三娘又道:“不過這趟宋廷要我們為先驅,看來是想驅狼吞虎,能出這個計策的也只有聞煥章這人了。”黃文炳皺眉道:“難道這聞煥章真是假意投靠,其實還是要與我等為敵不成?”
說話間,有東京兩位信使同時到來,分別送來了高俅與聞煥章的密信。三娘先看了高俅的密信,上面很簡單就是知會三娘,朝廷有意驅狼吞虎,要山東路軍馬為前驅解太原、河北之圍。信上高俅說了,只因這趟宋廷上下群情洶湧,都是主戰,耿南仲聽了聞煥章之計,方才出了這個計策。還在信上反覆請罪,說只因他此趟權柄不如從前,說話沒分量,未能阻攔此趟成議,請扈宣撫使務必小心云云。
三娘看完後將信遞給黃文炳,黃文炳看了後笑道:“看來這高太尉還是心向我們的,不但點破此乃驅狼吞虎之計,更連朝廷之中是誰獻策的都說了。”
三娘微微頷首笑道:“這高俅還是怕若我這裡敗亡了,他一年後沒有解藥,一命嗚唿。”說著又拆了聞煥章的信函看了起來。那聞煥章信上說了,只因此趟朝中對於如何處置山東路藩鎮軍馬舉棋不定,又恐勤王軍馬聚集京城生變,他聞煥章思慮良久,方才想出這個連打帶消的計策,一來可讓山東路軍馬脫困,不至於現下就同大宋軍馬鬥個你死我活,二來也可解太原、河北之圍,教宋金之戰繼續下去,山東路軍馬才好從中漁利云云。
最重要的是,聞煥章在信的末尾寫道:“餘嘗聞女君有天下之志,自古山西、河北乃天下之首,山東偏安一隅,若要問鼎天下,當在山西、河北提早佈局,此趟實乃良機,萬勿錯過,竊以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