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事兒,她是出於一片對公婆孝順。對丈夫敬愛和對小姑子友愛的心思。就是在孃家的時候,有什麼好東西。連枝兒歷來也是先敬著連守信和張氏,再讓著弟弟妹妹們的。
連蔓兒、五郎和小七想出來要給連枝兒陪嫁家人,就是為了幫連枝兒的忙,讓她以後的生活中能有個幫手。連枝兒作為吳家的長子媳婦,也是唯一的兒媳婦,按照這個社會的要求,她要上孝公婆,下撫小姑。而將這幾個家人直接安排去伺候吳玉貴、吳王氏、吳家興和吳家玉,其實也是在幫連枝兒盡責。
而這樣做,還更能獲得吳家人的好感和認可。
連枝兒出嫁的時候,連蔓兒就想到了這件事,不過她並沒有特意去提醒連枝兒。因為以她對連枝兒的瞭解,她已經能夠猜到,連枝兒會將這幾個家人都交給吳王氏來安排。
“姐,那現在這幾個人,都是咋安排的?”連蔓兒就笑著問了一句。
“我是都給打發到前院去了,可公公婆婆不答應。說是我的陪房,沒有這麼處置的。”連枝兒就笑道,“我就跟公公婆婆說,說爹孃、弟弟妹妹送這四個人給我,就是幫著我服侍公公婆婆,服侍家興,照顧家玉的。我不知道該咋安排,請公公婆婆替我安排。”
“枝兒真賢惠,這話說的好。”趙氏在一邊就讚道,“枝兒現在是大人了,會說話。”
張氏自然極高興,看著連枝兒的眼睛裡幾乎就要笑出花來。
“後來,還是你姐夫幫著我勸說著,公公婆婆才答應了。跟咱們原來在家裡說的大概差不多,以後吳忠和栓子就跟著公公和家興在外頭辦事,吳忠媳婦和小梅在家裡幫忙家務。”連枝兒就又道。
送過去的這四個家人,連守信也跟吳玉貴說過,就是給吳家添幫手。再加上連枝兒如此謙讓、和順,吳家自然樂得接受。
有吳忠媳婦和小梅,另外還有吳家常僱傭的一個婆子在家裡幫手,吳家人口又輕,並沒有太多的家務。這是再不用擔心連枝兒家務負擔重,太過勞累了。估計除了幫著吳王氏管家,差不多也能像在孃家那樣,每天做做針線就行了。
“得閒就陪著你婆婆和你小姑說話,也別總忙著做針線。別說你還有那些陪嫁的東西,就是沒有那些,你婆家的家當也儘夠你們用的了。該請裁縫就請裁縫,忙不過來的活計拿回來,娘和蔓兒還能幫你做。”張氏就和連枝兒道。
連枝兒就笑著點頭。她知道張氏這是心疼她。
“你婆婆,讓你立規矩了沒?”張氏又問。
吳家以前也是大戶,據說規矩還不少。二丫的奶奶,也就是周氏的堂姐嫁進門的時候,很是給婆婆立了兩年的規矩,只在生了兒子之後,才寬鬆了。
錦陽縣境內,也有地主人家是要媳婦立規矩的。所謂的立規矩,簡單地說,就是人家坐著,你站著,你家吃著,你看著。
新媳婦進門,每天要起的最早,先將自己和丈夫收拾利落了,就到婆婆跟前,打洗臉水、伺候梳洗,然後就在旁邊聽婆婆的訓導和吩咐,被婆婆支使著做飯、做家務。等到開飯的時候,家裡別的人都上桌吃飯,這做媳婦的不能上桌,得在旁邊站著伺候。等大家都吃完了,婆婆讓她吃,她才能吃。吃的自然是剩飯剩菜,婆婆還未必許她坐在桌邊吃,很可能就是站在廚房裡湊合吃頓飯。
一整天的工夫,就像個使喚丫頭一樣在婆婆跟前伺候,要站的規規矩矩,婆婆不發話,就不能坐下。
晚上,這媳婦也是睡的最晚的。她要伺候婆婆洗腳,等把婆婆伺候的妥妥當當,還要婆婆發話,才能回自己的屋子裡伺候丈夫。最後還得做完婆婆分派的針線活計,才能睡覺。
周氏曾說她心眼好,張氏等幾個兒媳婦嫁進連家都是燒了高香,就是因為她並不讓兒媳婦們立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