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一向相信這位智囊的“眼光”,在與王延世交談一番之後,很快向天子推薦。
劉驁同樣也很相信大將軍的眼光,很快任命王延世為河堤使者,主持黃河攏口工作。
王延世親赴東郡,冒著大雨洪流到現場勘察,找出癥結,決定在館陶、金堤壘石塞流。又製成長四丈、大九圍的竹籠,中盛小石,由兩船夾載沉下,再以泥石為障。經過軍民晝夜奮戰三十六天,河堤始成。最終在建始五年(前28年)三月初,堵住了決口。
劉驁得報,龍顏大悅,升王延世為光祿大夫,賜爵關內侯,賞黃金百斤。
四月,為紀念治黃成功,漢成帝改建始五年為河平元年。
還是這位王延世,在河平三年時,因黃河又在平原決口,劉驁派其與將作大匠許高、諫大夫馬延年共同治理黃河決口。王延世經過精確的測量計算,僅用了半年時間,又修復河堤,恢復了正常的生產,使兩岸百姓安居樂業。
便如後世那位大文豪所言“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有‘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王延世,當得起這樣的讚譽。(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闖西域】
長安大水退去之後,富平侯府並未遭受太大的損失,左右不過浸泡壞了一些傢俱,驚斃了一些家畜,損毀了一些花花草草,損失數十萬錢。這對一般富人家而言,都是一筆可怕損失,但對富平侯府而言,毛毛雨而已。
五月,張放向天子上書,推薦義成侯甘延壽出使摘星城,並賀康居新王登位。
摘星城是大漢朝向西極輻射的一個試點,但因為太遠,上至天子,下至百官,都不太熱心。若非張放大力推動,並不間斷移民,基本上就是一個讓人遺忘的角落。
不過想想這摘星城劃入漢境已經五年,朝廷對那裡的情況還一無所知,確實不合適。去年大將軍王鳳就曾提議要向摘星城派使者甚至國相督查,因為張放未歸,加上烏孫事件,劉驁沒有批准。
張放回來了解情況之後,先發制人。與其讓別人提出,不如自己提出;與其讓一個完全不知立場、不熟悉的人入駐摘星城,不如讓甘延壽出使。
這個時候,距離甘延壽出使烏孫回長安不過半年,如此勞頓,天子顯然擔心甘延壽不願意。而大將軍王鳳也認為不應多次勞動義成侯。王鳳是不樂意跟張放走得太近的甘延壽出使摘星城的,但細說起來,確實沒有比甘延壽更合適的使者——這摘星城的前身,就是人家打下來的啊。
所以王鳳只能就甘延壽多次出使,過於辛勞,應當將養,不宜再出使為由建議另派使者。
若是王鳳極力反對,劉驁多半會聽從這位元舅的意見,但正因王鳳沒有足夠的理由反對,加上張放一力推薦,劉驁便召甘延壽入宮詢問,得到的答覆是“老臣願往”。
得,這下王鳳也無話可說了。
五月中,劉驁欣然下詔,以甘延壽為使者,循行摘星城,並賀康居新王即位。
搞掂了一個目標,還差一個,張放再接再厲,登門拜訪陳湯。
陳湯自從上次以神棍式預言成功之後,被王鳳賞識,闢為從事中郎,隸屬大將軍幕府。這個職務並不高,六百石而已,相當於顧問,而且是西域軍政事務的顧問。
從堂堂關內侯、二千石校尉,掉到六百石從事中郎;從北軍首腦,變成將軍幕僚;從仕途巔峰,掉到人生低谷……換誰都不會甘心。
張放從西域歸來後,也見過陳湯幾次,不過都是陳湯過府拜謁,張放親自登門,是頭一次。以張放如今的聲譽地位,算是紆尊降貴了。陳湯的驚喜,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