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9部分

續上路。隊伍裡的騎衛又少了兩個,都是被萬章及其門客所殺。由於無法帶上路,只能與萬章等人屍首一起,埋在谷口附近,做好醒目標誌。將來條件許可,再把他們的遺骸帶回大漢,帶回長安。

三天之後,被解救的五十多漢民終於與漢使團匯合,隊伍一下擴大到百人。還好這條路線是非常成熟的商道,歷代漢使也多走這條道,沿途諸國皆有供給之責,後勤方面沒有問題。

走走停停,一路向西,天氣一日冷甚一日。風沙漠漠,戈壁茫茫,駝鈴聲聲,碧水沉沉。日月星辰交替間,不覺已進入伊利大草原,赤谷城,在望。

“烏孫國,大昆彌治赤谷城,去長安八千九百里。戶十二萬,口六十三萬,勝兵十八萬八千八百人……東至都護治所千七百二十一里,西至康居蕃內地五千裡。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不田作種樹,隨畜逐水草,與匈奴同俗。東與匈奴、西北與康居、西與大宛、南與城郭諸國相接……”

以上是後世漢書的記載,記載的時間與此時相去不遠,所以張放一行出現在烏孫境內時,所看到的景象與書中記載差不多。

張放一行來到赤谷城,是十月初的事。這不到二千里的路,走了兩個多月,也實在夠慢的了。沒法子,這不是行軍,而是遷徙,隊伍里老弱佔一半,兩個月趕到赤谷城,已經算很好了。

烏孫大昆彌已經得到訊息,早早派出大臣出迎百里。

張放在與烏孫迎候使取得聯絡後,就地紮營、立帳,等烏孫人前來迎拜——這不是張放想擺譜,而是大國威儀,非得如此不可。

半日之後,烏孫人來了。

雖然烏孫王沒到場,但他派出的這位迎接大臣,也是夠份量——烏孫相大祿,安國。

相大祿,是烏孫昆彌以下第一大臣。“相”是中原丞相的意思,“大祿”是“相”的烏孫語音,故並稱“相大祿”。這相大祿位高權重,不但掌管行政,而且有兵權,職權相當於漢朝的丞相與太尉合體。

目下烏孫相大祿安國,同時也是大昆彌的岳丈。年不過五旬,戴著鑲滿寶石的圓帽,面色紅潤,鬍鬚灰黑,耳墜金環,身形胖大,見人就笑,笑聲很爽朗。

一到帳外,見到張放,安國掩飾不住驚訝。好在他還算是見過世面,旋即正容整衣,以本國最高禮節,脫帽跣足,垂首躬身而入,並再三拜禮。

張放昂然而受,因為此刻他不是一個普通的中原貴客,而是代表漢家天子親臨的漢使。

跟隨安國同來的,還有烏孫左大將、兩位翕侯,以及五百多護衛騎兵。他們還帶了來大昆彌的贈禮,當然也少不了牛羊馬匹及糧草。

張放也將天子賜禮還贈。劉驁給烏孫大昆彌的賜禮還是蠻貴重的,有虎形玉壁一對,蜀錦二十匹,精製刀劍十口,弓矢一副,玉帶一圍,紫雲衫五領。這些東西雖然不多,但規格很高,至少不比給匈奴單于的賀禮差。

漢朝一向重視與這個西域大國的關係,更不要說,漢家天子與烏孫昆彌,還是親戚關係,兩國乃“甥舅之國”。

雙方互相致意,並表達對彼此國君的敬意之後,這才涉及正題,安國詢問漢使來意。

張放道:“欲留七百漢民及近百漢軍於赤谷城,請大昆彌拂照,一應用度,自由放出,只請貴國提供住所避寒即可。”

安國顯得很驚訝:“那漢使何往?”

張放向西邊莽莽群山一瞥,悠然道:“我還要趕路,前往摘星城。”

“摘星城?!”

從安國及左大將、翕侯等人的驚訝表情看,他們是知道摘星城的。

張放心頭一動,忍住馬上打聽的衝動,決定等進赤谷城參加大昆彌的宮宴時,再私下打聽為好。

“沒錯,就是摘星城。”張放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