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部分

陽關同時興建,是大漢取道西域最重要的關城。舉目所見,堅城巍巍,飛雪飄飄,旌旗獵獵,雄關如鐵。

即使是隆冬季節,等候通關的商旅居民也不少,或許是快閉關的緣故,關前排起一條長龍。

張放問燧長:“你們領取被服,是進玉門關領麼?”

燧長搖頭:“不是,還得再往北走幾十裡,那裡有座河倉城,糧秣被服都存放在那裡。”

儘管已確定張放等人並非軍人,但人家實打實參加了西征,燧長打心眼是佩服的,心裡已認同他們是同袍,所以也不介意將這並不算機密的情況相告。

張放很豪爽揮手:“既然如此,這兩匹馬便送你們好了。”

燧長與三子又是吃驚又是感激,卻堅辭不受,除了因為饋贈太過貴重(兩馬市值不下十萬錢),僅一面之交實在受之不起。更重要的是,身為普通軍士,就算他們接受饋贈,這樣的好馬他們也保不住,很快就會被上官弄走。這玩意不比錢財,藏不住啊。既然保不住,何必要欠人這麼大個人情呢。

張放也只是敬重這些漢軍邊卒的艱辛,想幫一把而已。在對方再三謝絕之後,得鄧展提醒,也意識到其中關竅,便不再多言。

“等候通關的人不少啊,走,我們再送諸位一程,好快些通關。”燧長雖然沒有接受饋贈,但這心意卻實領了,爽快說罷,翻身下馬,與三子踩著泥濘的雪泥官道,深一腳淺一腳向關前通檢口走去。

嗯,這是在利用熟人關係,為他們插隊來著。

張放一行松韁緩緩而行,不疾不徐跟在後面。

待走近時,正聽到燧長說道:“不能少一些?好歹人家也幫了我一把,我老吳這張臉,難道還值不得幾十錢?”

對面那三十來歲,蓄著八字鬍的城門丞嘿嘿一笑,不冷不熱道:“若是幾十錢,你老吳這張臉也值得,但上百錢……呵呵,你自個說呢?”

燧長臉色有些難堪,回頭向正行來的張放勉強一笑,道:“讓你們先過,但通關稅……”

張放微笑拱手:“明白,明白,多謝老吳。”

或許是沒能為張放他們爭取減銳,或許是上官的面子被駁而不爽,年輕氣盛的三子憤然道:“依我看一錢稅都不當收,你知道他們是誰?他們參與了西征之戰,大破匈奴,為我們免除了多少邊患,這樣都不值得幾百錢?”

此言一出,莫說城門守卒,連正等待通關的的商賈百姓都被驚動了,紛紛投來詫異目光,更有商賈近前,詢問情況。對西域行商而言,這方面的資訊最為敏感。此時距那場大戰結束還沒幾個月,由於距離太過遙遠,很多行商都不知道具體情況。這是他們首次見到西征參與者,哪會放過打聽機會。

一時間,關城秩序有些混亂,守卒不得不上前吆喝維持。

一片紛亂中,那城門丞訝然問老吳:“真的假的,不會為了免幾百錢騙我吧?”

老吳剛被打臉,也不多說,向鄧展要來文碟,交給城門丞。

城門丞是文吏,果然比老昊能看出更多東西。這是都護府所發文碟沒錯,而且在都護府署印之外,還加蓋了都護甘延壽的鈐印封泥,這是最高等級的文碟。如果這些人不是身份不凡,則必然是對都護府做出不小的貢獻,方能得到都護本人的親發的文碟。

城門丞再問了老吳幾句,已然信了八、九分,滿面堆笑:“你怎麼不早說,既有功於國,又有都護親頒文碟,那還有什麼可說的。諸位,請通行。”前一句是對燧長老吳說的,後一句則是對戴著頭罩,只露出嘴巴與下巴的那個為首年輕人說的。

張放點點頭:“多謝。”招了招手,喚過被商人團團圍住的鄧展,向城門丞方向指了指。

鄧展策騎近前,從馬褡裡掏出早已備好的稅金,往城門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