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冷不熱,除了少數特殊的地形外,趕路速度很快。
當然,這也得虧吐蕃人現在窮盡了,也想王畫這個災星早點離開西北,所以十分配合。將所有道路一一甄別出來,那一條道路又好走又抄近,就選擇那一條道路。
這是吐蕃人自己在找路,如果是王畫派人找路,十有**,根本沒有辦法順直線,直到走到墨脫城。這批人在路上速度不但很快,也沒有出多少事故,只是在翻過唐古拉山東側的一個冰雪道口時,因為冰雪凝滑,幾個百姓摔下了懸崖,犧牲了。其他的人都平安到達。
但王畫聽到這個訊息,是過了五十天後,第二批百姓都撤離走了。
這條訊息讓他十分擔心,這才是九月份,如果到了冬月臘月怎麼辦?
但現在不知道,於是聽到遷移的速度,在九月十八,第二批百姓再次出發。而且也如數地將俘獲的百姓發還。因為冬天就要來臨了,因此,提前將答應的棉布先送給了吐蕃人。
這讓大家皆大歡喜。
王畫的信到了長安時,李隆基不在長安。
他這個皇帝做得很鬱悶,連漢獻帝都不如,因此,想了一想,將皇子李嗣升立為陝王,因為他的正牌王妃,也就是現在的王皇后沒有兒子,於是將李嗣升收養下來,也等於是王氏的養子。
王氏看到丈夫鬱鬱不樂,說道:“三郎,真不行,出外散散心,要等候機會。當年韋氏勢焰滔天,最後還不是讓你誅滅了嗎?”
李隆基沒有答話。
誅滅韋氏,是血營一手遮天,所以迅速將皇宮拿下來。如果沒有血營一千五百名勇士相助,根本就沒有辦法成功。
可現在王畫與太平公主曖昧不清,不是與太平公主曖昧不清,而是那個一點大的小表妹曖昧不清,還好,自己的九妹嫁給了他,否則李隆基都能懷疑,王畫是不是最後能倒向太平公主。
因此,沒有辦法誅殺太平。
氣苦之下,將政事一丟,跑到新豐驪山下打獵了。
李旦接到王畫的信後,啼笑皆非,他不顧朝廷制度,動輒將無數百遷移離開中原,還變成有道理了。
於是將太平公主等人,召進內殿商議。
然而沒有一個大臣開口,現在三方大臣,太平公主一方一枝獨大,還有中間派,與李隆基一派。現在卻沒有辦法開口,贊成吧,肯定這樣做是不對的。不贊成吧,馬上會惹王畫生氣。
如果將王畫逼到對手一方,那就不妙了,現在無論是太平公主,或者是李隆基,想調動一千五百名血營戰士進入長安,比去年春天更容易得多。到時候災難將會降臨。
李旦不是李顯,立即嗅到其中的味道。
這時候他想到了兒子。雖然這個兒子讓他忌憚,可決斷能力過人,於是下旨召李隆基回京。
李隆基不敢不回,到了京城後聽說了此事,於是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將王畫派來的使者喊進內殿,詢問了事情的經過。然後又向李旦詢問:“父皇,王畫有沒有派人撫慰百姓,勸百姓留下來這件事?”
實際上他從新豐回來之前,訊息就源源不斷地送到他手中,怎能不知道此事?
他心中早有了主張,這是故意發問的。
使者走得又很慢,朝廷早將西北的訊息完善了。這也是事實,朱仝派了許多原來管理西北的王畫手下,勸導百姓,有意將這次遷移的艱難,比他寫的《蜀道難》那條道路還要困難十倍。
但是百姓非得要走,聽到這個訊息,李旦也很是無語。
只要王畫在西北,李旦就不敢處執,不過李隆基這句話讓他提了一個醒,阻上不了,不如就此讓自己下個臺階,於是當著官員的面,將此事說了出來。
李隆基聽後想了好一會兒,才說道:“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