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各位愛卿,有關教育方面的事務還有本上奏嗎?”
禮部侍郎李伯玉出列道:“臣李伯玉有本上奏。”
“李愛卿,請講。”
“陛下,人材貴乎善養,不貴速成,今我朝之教學體系逐步清晰,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如此階梯狀,層次分明,循序漸進,臣覺甚好,因此臣提議,請罷童子科,息奔競,以保幼稚良心。”
有關童子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甚至還在科舉制之前。
古人把那些幼而敏慧,才賦優異,有特稟異質,迥越倫萃,岐嶷兆於襁褓,穎悟發於齠齡的兒童同一般兒童區別開來,將他們稱之謂神童,有時也稱為聖童、奇童。
到了宋朝,童子科也隨著科舉制的發展而逐步完善起來,其中也湧現出象楊億、宋授、晏殊、李淑等一批著名人物。在後世,著名的科大少年班就和童子科有相似之處。
李伯玉之意十分明顯,不贊成拔苗助長的教學風氣。
我想了想道:“江愛卿,你是教育界的大家,你的意思呢?”
江萬里道:“李大人之提議雖說有一定道理,但我朝的童子科也選拔出像晏殊等人才,所以也不能說一無是處。童子科對於一般兒童而言,是不適宜的,臣認為還是有必要保留一段時間,但朝廷無須宣揚,當淡化待之。”
“好,兩位愛卿之提議朕予以採納。各位愛卿,朝廷的教育方針已有定論,從小學伊始,到中學大學,這是今後的教育之路。對於童子科,朕決定再保留兩年,到鹹淳三年底正式取消。之後,各地如有超常之少年兒童,可以先將其具體事蹟送至臨安,由臨安大學和教育部會審後,交給朕最終審定,此事無須固定時間,也無須固定流程,僅僅作為個案,隨時皆可,這件事由禮部和教育部共同承辦。”
“是,臣等遵旨。”
“各位愛卿,今日朝會到此結束,師臣,軍務院陸秀夫、範文煥、汪立信隨朕前往後殿議事。”
“是,陛下。”
小七接著道:“退朝。”
在後殿中,我召開了一個小型軍事會議。
“各位,朕給大家介紹下,這位是來自苗家的洪源大巫師。”
洪源起身行禮道:“草民洪源參見皇上,見過太師及各位大人。”
“恩,坐吧。”我指著牆上的軍事地圖道,“大家請看,洪源大巫師所在的烏河寨位於我朝西南邊陲的黃泥河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則可進軍大理,往北可以直上成都,在未來的宋蒙之戰中,朕相信即將組建的烏河苗寨軍區會成為我朝的一路奇兵。朕已和洪源大巫師及田景頭人談好,在烏河成立苗家獨立軍區,由五千名苗族勇士組成,因其獨特的位置,所以朕打算只讓軍務院和部分兵部官員知曉此事,既然是奇兵,就該出其不意。洪源大巫師。”
“草民在。”洪源再次起身道。
“洪源,朕任命你為烏河苗家獨立軍區制置使,領從四品銜,苗家軍區是我朝成都、襄樊、廬州、揚州、臨安和廣南六大軍區之外的第七大軍區,你要盡心打理。”
“臣洪源謝皇上恩典,臣自當盡心盡力。”
“好,洪愛卿,請坐。”
“謝皇上。”
“苗家軍區為一個廂的兵力,下設三個軍,其軍指揮使及以下將領人選由洪愛卿推薦,並上報軍務院審批。”
“是,皇上,臣遵旨。”
“陸愛卿,軍務院需要派遣一支兩百人的將官團前往烏河,協助洪愛卿訓練士卒,組建軍隊。”
“是,陛下,臣已經和洪大人商議完畢,會從臨安軍區、廣南軍區以及兵部抽調兩百人組成南下將官團,在臨安的一百五十人整裝待發,明日便和洪大人一起南下,廣南軍區的五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