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如果我軍只會防守反擊,在反攻時如果遇到蒙古人軍隊稍加防守,或許我軍反而不會打主動出擊戰了。這就類似後世的某些足球隊,只會防守反擊,一旦對手也防守時,就不會踢了。
陸秀夫道:“陛下,臣以為李大人的方式可以在全軍推廣,既然阿術可以騷擾我廬州,我軍難道就不能騷擾他們嗎?”
我笑笑:“當然可以。祥甫的方式可行,讓部分士卒作為榜樣,透過他們的親身經歷來教育其他將士,蒙古騎兵不過如此。君實,在通知歐陽建青啟程時,將這一條也成文,讓其轉告高達,張珏兩位將軍立即執行。”
“是,陛下。”
“當然,各地還得因地制宜。淮南東路北部水路縱橫,我軍只需要利用好這種地形,便可揚長避短,使得蒙古騎軍難以成規模,川中多山,我軍可以藉助山勢,也能使蒙古騎軍機動快速的特點發揮不出來,讓他們嘗試下以小分隊的方式主動出擊,甚至可以縱深向前,在山中打游擊。至於襄陽外圍,適合蒙古騎兵賓士,倒還要另闢途徑。各戰區地形不同,切不可照搬揚州軍的模式。”
李庭芝道:“陛下所言極是,川中多山,我軍小隊或東或西,出沒無常,流動襲擊,一定會讓蒙古人疲於奔命,更不知我軍所出何方。”
“恩,朕這裡有十六字秘訣,在敵強我弱時,可以作為指導方針,你們且記住,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李庭芝默默地重複了一遍,突然讚道:“陛下,好一個十六字秘訣,完全可以和孫武兵法賽美啊。”
“十六字訣”包舉了紅軍反“圍剿”作戰的基本原則,涵蓋了戰略防禦和戰略進攻兩個階段,在戰略防禦時又含有了戰略退卻和戰略反攻的兩個階段。其基本精神是,從敵大我小、敵強我弱的基本特點出發,利用根據地創造的有利形勢,靈活地使用兵力和變換戰法,趨利避害,揚長擊短,在戰爭中務求儲存和發展自己,是一種以多打勝仗、消滅敵人的辦法,逐步改變敵強我弱的形勢,奪取戰爭的勝利。
這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典型戰略秘訣,也是游擊戰的精髓,的確不亞於古代的兵法。
我將十六字訣的精髓詳細地講述了一遍,然後又道:“我軍之主力以城池防禦為主,但可以在各戰區組織小分隊以遊擊的方式騷擾敵人,有條件的地方甚至可以深入敵後,在敵後建立根據地。”
正面阻擊加上四處騷擾,卻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隊的戰法。
在全玖無意中提及能否收降儂復後,我就在想,如果能收復此人,我就讓其在三地交界處的大山中建立遊擊根據地,利用其在當地的人脈和複雜的地形,建成一支不容忽視的潛在力量。
“根據地?”李庭芝等人不明所以道。
“正是。”我又指向地圖,“祥甫,君實,你們來看。揚州北面是原來我朝的京東東路(今山東),這裡有一大片山區,名為蒙山,如果有一支小隊深入山中,是不是很容易藏身。簡單來講吧,朕的意思就是派出一小批部隊到蒙山中去,當山賊也好,當土匪也罷,前提是不準騷擾平民百姓。如果你們是蒙古人,該怎麼去剿滅之?”
陸秀夫想了想道:“還真是挺難的,試想下,這支小隊採用陛下的十六字秘訣,在茫茫大山中出沒無常。蒙古軍隊人數少了不行,地方太大,一分散就起不了作用,如果大軍圍山,所耗軍資又實不划算,況且山勢複雜,就算有上萬兵馬也不一定就能抓住小分隊隊員,難!”
“沒錯,就是利用這種地形,讓這支小分隊逐漸開始生根發芽,並且在敵人內部建立一處屬於我朝掌控的根據地。當地的百姓大都是我漢人,雖然被金國,蒙古相繼統治了上百年,但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是心繫我朝的,只要我朝能夠讓他們看到希望,他們就很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