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2部分

面的農村做過調查,所以,伍府尹手頭上已經有了一部分資料。這幾天,雷曉飛就根據這第一手資料,和著伍府尹馬不停蹄地走遍了番山墟附近的村莊,準備在這些離墟里近的村子,先推行新生產模式。

番山墟附近的村莊,都比李村的條件優越多了。一是這一帶的田地肥沃,幾乎所有的田地,都是那種黑得發亮、肥得流油的沃土。二是這裡的田地地處平原,水資源地分充足。三是這裡的荒地特別多,可能是沒有勞力開發之故。

單是這三項的有利條件,這番山墟附近的村莊,推行新生產模式就容易多了,起碼已經省了不用改造土壤和運水灌溉,就算是開荒造田也要比李村容易多了,平地當然要比山崗容易操作啦。

經過了這一番調查後,雷曉飛清楚地瞭解到,困擾這一帶村莊生產的,還是農具和勞力的問題。基本上,每條村子裡加起來的農具都少得可憐,幾乎平均每戶都攤不上一件,而且所有的農具,年齡上都要比雷曉飛還老。至於勞力嘛,也和李村差不離,每個村子裡面,大多是老弱病殘,年輕勞力的比例少得可憐。

雷曉飛在番山墟附近的村莊進行調查時,看到農民們都用一些原始的工具從事耕種時,心中不禁發酸。雷曉飛按他所見所聞的現狀,對當前的社會進行評估,這裡的很多技術都已經相當於古中國宋代的水平,比如已經有造紙術,又比如那絲綢、瓷器的製造技術等等。但這裡的農耕,卻只是相當於古中國戰國時的水平,很多的農戶還在用石製品、木製品的農具,而且全部都是純人力耕作。

在雷曉飛的記憶中,他見過最落後的也是用牛來耕種,但他在這裡走了這麼多地方,還沒有見過用牲口來從事耕種的。不過也難怪,人們的生活水平這樣低下,農民誰買得起牛,而且鐵資源這麼少,要打造犁、耙等農具也力有不逮。

這次調查,唯一讓雷曉飛感到奇怪的是,他走了這麼多農村,卻沒有見過地主,這也是和古中國完全不同的地方。

古中國一直都是個封建、半封建的國家,靠屯田地僱農戶耕種而富裕的地主,在古中國的哪個朝代都是富人的主流。而在這裡,竟然沒有見到這種現象。

雷曉飛沉思之下,認為導致這種現象的只有兩個原因。

一是國家限制了土地的使用權,不許私屯田地。但雷曉飛從丹楓中瞭解到的,當朝不但沒有這方面的限制,還鼓勵人們多開發種地,並且開發的種地還可以廉價自用。由這點,就足以說明了國家沒有限制了土地的使用。

那剩下的唯一解釋就是幹農業這一行沒錢賺了。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沒名沒利的行業,誰沾?由此就可想而知,當代農業的艱難境況了。

雷曉飛決定先著手解決農具的問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解決農具是提高生產力的根本,現在就要先走好這一步再說。

雷曉飛把自己的分析和決定告訴了伍府尹,伍府尹聽後,不禁眉頭大皺,要解決農具問題就要鐵,鐵可是朝廷控制的東西,不是他這個五品官所能夠解決的。所以當雷曉飛問道,番山墟有多少鐵庫存時,他告訴雷曉飛,番山墟一共只有五百斤的鐵庫存,而且還是朝廷特批下來,準備用來更新軍備的。

這次輪到雷曉飛皺眉了,他知道鐵資源的緊張,但卻想不到緊張到這個地步。一個南方最重要的關卡,才配五百斤鐵來更新軍備。五百斤鐵能做得了什麼,就是打厚背大刀,也打不到一百把,換句話說,就是番山墟的兩千軍隊,只有二十分之一能換上新裝備。

更新軍備的資源可是不能挪用的,否則,那是大罪呀。而且就是挪用了這五百斤鐵,也做不了多少農具。

無米之炊又讓雷曉飛搔頭了。雷曉飛不由陷入了苦思中。

雷曉飛猛翻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