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頁

23日母親去世,燕妮帶孩子在巴黎停留後於9月10日回到倫敦。

這筆小遺產再加上恩格斯的資助,馬克思一家終於從第恩街的那個&ldo;洞穴&rdo;裡掙脫出來。

英國是&ldo;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rdo;,是世界市場的霸主。

倫敦是世界金融、工業和貿易的首都。

倫敦同社會主義思想中心的巴黎形成鮮明的對照。

這裡在歷史上雖有過偉大空想主義者羅伯特&iddot;歐文影響下的全國工聯總罷工和大規模的憲章運動,但是在1847年的經濟危機過後開始新的經濟繁榮時期,英國工人放棄了自發的社會主義鬥爭。不列顛的實證主義和求實主義佔了上風。工聯和企業家們選擇了實行政治妥協,磨去了有尖銳稜角的政策。

這種氣氛使作為革命家的馬克思的意識受到壓抑,然而對作為思想家的馬克思來說,倫敦又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個國際經濟首都使他有可能全面看到整個世界的政治和經濟生活,擴大視野,而在這以前他的視野只限於歐洲。

倫敦作為資本主義的先驅和典型的中心,使馬克思能夠對於資本主義體系的機制進行全面的科學分析,並用新的事實來豐富自己的學說。

英倫三島的政治流亡生活對馬克思來說是個人和家庭方面的悲劇。可作為他們主要著作《資本論》的思想和材料,這種生活又是他縱有萬貫家財和天堂之樂也無可替代的。

倫敦是馬克思一生中的最後一個階段,它好像是由歷史事件的內在邏輯為他預先準備好了,好像是歷史事件將馬克思的各個發展階段作了很理想的安排,幫助他登上了一個新的階梯,促使他把在大陸上受到的教育加以完善。

英國正像他的英國博物館一樣也成為歐洲甚至全世界最大的一家&ldo;博物館&rdo;之一。因此,作為思想家的馬克思,離開大陸,這不單單是他不平靜的生活中的一次例行的遷徙,它意味著馬克思的命運隨著政治形勢的根本變化而發生了轉折:以社會意味的高漲,1848年革命的爆發和失敗為標誌的整個歷史時期已經結束。

&ldo;前30年,人生的前半生‐‐這個充滿激情和樂觀精神的青年時代……&rdo;馬克思離開浮躁的&ldo;小家&rdo;時又在英國博物館裡盡情遨遊著。他不時在回顧總結自己前30年走過的路:1842年至1849年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這期間的觀察社會、積累知識、獲取經驗,在社會意識急劇發展和革命運動不斷高漲的影響和鼓舞下制定了新的學說,建立了黨,擬訂了經過深思熟慮和詳盡無遺的革命綱領,並且親自參加了革命鬥爭。此外,也實現個人生活方面的理想:和燕妮結婚……同恩格斯的友誼、琳蘅的友誼……

馬克思得出結論:婚姻中人生7年曲折的戀愛是最大的幸福,得到村姑琳蘅的那種敬和愛的神聖的默契、奉獻是最大的幸福;尋求到人生最高尚的信仰,探索一條理想的發展道路,結識恩格斯這樣的一些銘友,並將全部身心投入偉大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之中……這更是人生最最莫大的幸福……

流亡倫敦之前的30年,在馬克思心中留下了美好幸福的回憶,他將前30年生活中的風霜雨雪全略去不計,他認為:

在柏林這個全世界公認的哲學思想中心鑽研了理論。

在科倫,用現實生活檢驗了自己的理論知識。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