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2部分

,激得灰塵簌簌直落。雖然城門是用半尺厚的木板,還包上了鐵皮,但依然出現了幾道裂紋。而還有兩顆直接就落到了城樓上,只打得城樓的門窗破裂,木屑亂飛。還砸死了幾名士兵。也嚇得在城樓上的其他士兵紛紛躲藏。

李定國和孫可望互相看了一眼,兩人都被商家軍這種攻城戰術感到震驚。在李定國看來,攻城應該是靠近城牆,架上雲梯或者是塔車,然後向上攀爬進攻,明白就是拿人向上堆,拿人命換城池。因此攻城戰往往也是損失最大的。一般的將領都會盡量避免攻城戰。而商家軍則完全顛覆了李定國的這種傳統觀念,人馬根本就不靠近城牆,遠遠的就拿火炮轟,看樣子是打算硬生生將城門給轟開。心裡也不禁驚駭無比,攻城戰還可以這樣打的嗎?

自從袁崇煥取得了關寧大捷之後,明朝就將火炮的運用,一直定位於是守城利器,事實上袁崇煥的關寧大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這一戰中用火炮重創了努爾哈赤,使其傷重不治而亡。本身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從此以後袁崇煥本人也因此制定出“憑堅城,用大炮”的戰術。也成為明朝軍方的火炮使用原則,即使是在袁崇煥死後,這個戰術原則也沒有改變。

而這個戰術的結果,也造成了明朝在最後二三十多年裡,不僅一味追求大口徑的重型火炮,忽視了中輕型火炮和火槍的製造和發展以及運用。而且在事實上,還將重型火炮的使用和發展,推進了一個戰略誤區。

事實上重炮的最大作用並不是在守城上,恰恰是攻城。

像紅夷大炮這樣的重型火炮,威力確實巨大,用於野戰,則笨重不堪,運輸不便,而用於守城,又因為這個時代黑火藥的功能不大,就算是使用霰彈,但殺傷力也只是集中在一個較小區域,作用也確實是有限。而且如果攻擊方對城池進行長期圍困,那有紅夷大炮也沒用了。

在袁崇煥死後,祖大壽守大淩河,守錦州的兩戰中,儘管明軍都擁有大量的紅夷大炮,但清軍卻釆用長期困守,圍而不攻,圍城打援等戰術,結果這兩次圍城的結果都是以祖大壽糧盡援絕,最後投降而告終,結果是把大批製作精良的紅夷大炮白白送給了後金而已。反而成為清軍攻破明朝堅城最有力的武器。

因為紅夷大炮用於攻城,卻能夠充份發揮它射程遠,衝擊力大的優勢,用來攻擊城樓、城牆可以壓制城頭的抵抗力量,轟擊城門,又能為攻城計程車兵開啟缺口。根本就不需要再拿人命向城上填。一些原先看來無法攻克的城池,卻都能攻克了。

在近現代戰爭中,自從有了火炮之後,就不乏有用重型火炮擊潰敵軍的防守陣地、城牆、要塞等,而取得勝利的戰例,其中最著名的戰例就是:在一戰中,德軍使用大貝爾塔巨炮,攻克了比利時的列日要塞。

這一點清人就非常清楚的,天聰七年,祝世昌給皇太極的一份奏疏裡說:“自古攻守,全用火器,如鳥槍、三眼槍、百子銃、佛郎機、二將軍、三將軍、發炮之類,用之城上防守極好。若攻打城池,必須紅衣大炮。”在崇禎十三年(1639年)的松錦之戰,後來南明弘治二年(1646年)的揚州之戰,江陰之戰中,清軍能夠攻破城池,紅夷大炮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甚致可以說,如果湥Ь�揮瀉煲拇笈冢�苣押嶸�廈鰲�

商毅當然熟知近現代的戰例和各種武器的運用,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注意掌握主動權,因此在組建商家軍時,就是以火槍和中小型火炮為主,但也不放棄重型火炮。但商毅並不把紅夷大炮當守城利器來使,並且改進紅夷大炮的炮車,儘量減少它運輸的困難,因為這大傢伙在攻城的時候,還是有大用處。

而這一次進攻漢陽府,就是商毅試驗紅夷大炮在攻城中運用方法的一個試驗場。

十四門火炮連續不斷後噴出火舌,發現怒吼,將炮彈無情的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