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
入學兩個月後,王明回場裡一次。主要是很想念巧玲,學校剛好放農忙假,一個星期的假期。平時想念巧玲王明就每隔一個星期寫封信給巧玲,但依然不解兩人的思念之情。
巧玲在場裡也在開始自學,是在羅醫生的指導下,開始臨床實踐,邊看書邊實踐,羅醫生說她進步很快。這更加大巧玲自學的勇氣,一下班也像王明在家時一樣,一有空就看書,有時雞叫了頭遍,她還在燈下看書。
家裡很多事都是琳子在做。巧玲給琳子買了一臺縫紉機,每夜也在燈下學做衣服,自己的設計式樣,自己裁剪,自己縫好。做出來的衣服還真是一回事。
兩個女人的生活很平靜。
在夏季放暑假,王明一直在琳子承包的果園裡幫忙看過和賣果。琳子承包了兩股果樹,人手忙不過來時,就在附近農村請人幫助看果。今年的收成很不錯,果樹的病蟲害也少,來果園進貨的人絡繹不絕,從早到晚,累得王明和琳子要都伸不直。
巧玲已經懷孕了,有兩個月的身孕,除了上班,王明和琳子都不要她做什麼,就在家裡做做飯,洗洗衣,送送飯到他們吃。三個人的生活配合的很默契。
每次回來,王明第一件事就是到場部向場長彙報近段學習的情況,並將學到的新知識也向場長講解,幫助場裡處理果樹的一些病蟲害問題,場長表揚王明已經學以致用了。還在場部的安排下,到各生產隊去傳授果樹的知識,在果園裡還現場講解果樹修剪的技術,每次來聽王明講課的工人很多。工人們也在王明的輔導下,對果樹的科學管理也提高不少,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觸就是知識能改變一切。
在王明的帶領下,整個果園學習的氣氛空前地高漲。誰都知道不懂得管理果樹,就意味著要失去收入,意味著生活將很艱辛。這是場長要達到的目的之一,王明在一步一步地實現這個目的。場長多年前就深有感悟,大鍋飯只是一個過程,遲早會打破這口大鍋,由自己支撐著一口小鍋來生活。他要將全場引向何方?走什麼樣的路?怎樣發展經濟?怎樣才能真正改善工人們的生活?他一直在探索,在摸索一條路,適合果園發展的一條路。國家有這麼好的政策,工人們的激|情高昂,不能錯過這千載難逢地大好時光,一定要將果園的經濟發展起來,到那時,場長的願望就完全實現了,他也老了,也安心啦!
場長選擇王明是很早的事,他一直在場裡年青人中尋找一個能深扎果園的年青人,起碼要他喜歡果園,願意在果園發展,最後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王明的身上,他要培養他,讓王明成為果園的接班人,能管理好未來的果園。場長沒有看錯人,王明也沒有讓他失望。王明的種種舉動,場長感到很滿意。明天的果園會比今天更好。
第八章 春天的故事 (43)
在82年的二月份,巧玲順利地產下一個男孩,胖嘟嘟地,非常可愛,很像王明。琳子是最高興的一個,因為她做了姑姑,只要一有空就抱著小侄子,逗著小侄子玩。
巧玲休完一個月的產假,就照常上班。
王明一開學就回到了學校。照看孩子的任務就全落在琳子的身上,琳子也沒時間再做衣服,專心致志地照看孩子。
三人的工作和生活依然很平靜。
王明在黃岡學完了三年,滿載著全新的知識,又回到了果園。開始他嶄新的人生。
在1984年春天,王明被縣局直接提拔為果園場的場長。當然也少不了老場長的全力推薦。
上任以後,王明大舉改革,領導班子全是年輕化,而且是知識型的領導班子。他將用自己學來的知識,改變和發展果園,讓果園人實實在在地過上果園人想要過的幸福生活。
王明作為年青人的典型,榜樣,他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