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若要北伐復仇,千頭萬緒,需要條條理清,方可徐圖後舉。否則大禍不遠矣,此番大禍。朕看清了朝廷內外無恥小人之面目,而今其人居於高位者甚多,朕欲圖罷黜之,提拔敢戰之士為官,不知卿有何妙計教朕?”趙桓在內屋裡,小聲地詢問李綱。
李綱緊皺眉頭,細細思索一陣,開口道:“此事說難也不難,說易也不易,關鍵是此時正是朝廷多難危機之時,若是此時大開殺戒,有傷天和,恐人心不穩,此刻大宋尚未恢復之前國力,陛下為未曾恢復之前尊榮,若是此時做事,怕是引起群臣反彈,大事不妙矣!”
趙桓低聲道:“朕亦知曉此事不易,但朕此為絕非是為一己私怨,嶽卿寫信給朕,言明朝廷若要北伐復仇,定要敢戰之士為將帥,如今朝廷群臣皆為膽小如鼠之輩,毫無氣節可言,如此將帥統帥北伐,朕豈不是在自殺?大宋若要擊敗金賊一雪前恥,非要將這批毫無氣節可言之臣驅逐出朝廷,否則必然會壞事!”
李綱點頭:“臣亦明白此理,嶽翻將軍之忠義,臣毫不懷疑,但是朝中諸臣良莠不齊,一網打盡卻又失之偏頗,此時此刻敢戰且能用之人不過吳用、公孫勝、宗澤、張叔夜、秦檜寥寥數人耳,孫傅忠心,但才學不足,之前亦有不妥之處,難以服眾,張叔夜才學足夠,但身體尚未恢復,劉子羽、陳東、張浚之輩,雖然忠烈,卻資歷不足,不足以擔當大任,偌大的朝廷,難道只能有數人承擔嗎?那是斷斷不可行的,朝廷內的一些臣子雖然沒有氣節,卻有能力,這些臣子,不可貿然驅逐。”
趙桓開口道:“該如何做,還請李卿教我。”
李綱深吸一口氣,開口道:“徐徐圖之。”
接著,李綱便和趙桓小聲言論,待到最後,趙桓不停的點頭:“朕有李卿,便如劉邦有蕭何,只是可惜嶽卿,嶽卿一人,可抵張良韓信二人,老天無眼,使忠良之臣身隕,若是嶽卿此刻在此,定可助朕重振聲威!”趙桓之後便出示嶽翻的絕筆信和北伐藍圖給到李綱觀看,李綱看後歎為觀止。
“嶽鵬展實為大才,可惜……可惜……陛下,嶽將軍真的戰死沙場了嗎?”李綱帶著一絲希望詢問。
趙桓搖搖頭,開口道:“劉子羽南下之時,只帶來了這面旗幟。”趙桓指了指自己床邊的那面旗幟,然後說道:“這是嶽卿親筆所書之旗幟,血跡斑斑,殘破不堪,朕每每觀此,便好像看到嶽卿決死一戰之場面……心中實在是……劉子羽沒有找到嶽卿的屍體,因此嶽卿不知生死,朕深深希望嶽卿還活著,但是朕派去數百人北上查詢情況,卻一無所得……”
趙桓說著便流下眼淚,心痛不已,李綱深深嘆息,聯想起那一年,嶽翻還小的時候,自己去給嶽翻送聖旨的情況,更是嘆息不已:“國家危弱,方顯忠良之臣,忠良不易得,大才更是難得,身具大才且忠心耿耿之臣,更是難上加難,好不容易有一個嶽鵬展,卻……唉……”
但是事到如今,再嘆息也沒有用,趙桓一邊投入國事之中,一邊遣人不間斷的查探嶽翻的訊息,李綱全身心的投入到戰後重建和北伐復仇的行動中,忙得天昏地暗。
四月八日,林沖和魯達二人趕赴南京應天府,靖康之難時,二人被貶斥回家鄉,正在家鄉招募鄉勇共赴國難,結果尚未抵達東京城,就聽說了嶽翻死戰金兵蕩氣迴腸的故事,他們趕赴東京戰場的時候,只看到遍地屍首,還在劉子羽之後,所以沒有在最後的戰場上發現宋兵的屍體,甚是覺得奇怪,並且四處打聽,也沒有得到嶽翻的訊息。
然後他們得到了皇帝南下應天府的訊息,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