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部分

成為公私合營,現在已經徹底變為私營企業了。

出版社的老總就是一位海外華僑,還是劉主編的某個老朋友,也因為這樣,劉主編在這家出版社一做就是將近二十年。但是前幾個月,這位海外華僑已經因病逝世了,這所出版社,連帶著華僑在國內的其他生意,都被華僑的兒子給繼承了。這位海外華僑的兒子事業都在國外,並不想回國打理父親留下的生意,所以就尋思著將出版社以及其他的生意全部找人接手了,因為劉主編是那位海外華僑老友的緣故,這件事就託給了他去辦。

訊息放出去之後,倒是很有那麼幾家商人找上門來,要收購出版社和旗下的幾家印刷廠什麼的。但是劉主編卻不想這麼早就將出版社給賣了,一是他在這裡都幹了那麼多年了,同在一家出版社的老朋友老同事也多的很,如果換了新老闆,新老闆不想用他們這幫老弱殘兵,不少同事就都要下崗了。更何況新老闆來了之後不一定會把出版社變成什麼樣呢,後來者嘛,肯定沒有創立者對待這家出版社那麼用心細心,如果他二十來年的心血毀於一旦……劉主編實在是不想看到這樣的情況發生。二呢,則是因為劉主編幹了這麼多年總編的職位,原本是想就這麼退休了事的,但是現在那位老友的兒子要處理出版社,價格比起其他同檔次的出版社,是便宜了不少。劉主編一輩子也沒當過老闆,現在被這麼一激,確實是起了自己乾的心思——只是,他二十年來都屬於勤勤勉勉幹活的打工階級,雖然手頭有些存款,但是要買下一家這麼大的出版社及其周邊,還是不夠。

蘇夏聽到這兒,就不由問道:“那位華僑的兒子給出版社開出了什麼價錢?”

劉主編遲疑了一下,終究是把蘇夏當做了自己人,開口道:“我那位老朋友在國內最賺錢的生意並不是這家出版社,而是一家藥廠,和幾塊地基。這家出版社當時能夠成立起來,全是因為我那朋友想支援咱們國家的文化事業——這一點他兒子也知道,再說有那家藥廠墊著,似乎也找到了很好的賣家,所以他並不急著將出版社給賣了。他也明白我想收購這家出版社的心思,所以我們兩個互相透了底。他說,要是我想買下這家出版社,給一百萬就好,如果我買不了要賣給外人,少了一百五十萬不能鬆口。”

蘇夏問劉主編:“您湊不齊這筆錢麼?借也借不到?”

劉主編嘆了口氣,頗有幾分辛酸的意味:“二十年來我都是個打工的,為我那位老朋友辛辛苦苦的操持這家出版社,每個月的工資都隨著別人。國傢什麼時候給職工漲工資了,我什麼時候就漲工資了……除此之外,也只有偶爾給雜誌寫寫稿子賺點外快了。能攢下什麼錢呢?這話我不瞞著你,實話說,我現在連一半的錢都沒湊齊呢。本來我是想將自家的房子抵押了,向銀行貸款,再跟以往的朋友們借點錢好歹先把出版社盤下來再說——但是,唉,這事兒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我家那個老婆子知道了,跟我一通大鬧,死活不同意我抵押房子盤下出版社。我也明白她的心思,不就是怕我經營不好賠了錢麼,只是……讓我眼睜睜的看著這出版社落到別人家手裡,我們這幫老同事也不知道能不能繼續留下去,我就……”

蘇夏慎重思量了一會兒,猶豫著開口道:“您就沒想過找個人合夥?”

劉主編那邊也沉默了一會兒,方說道:“找是找過……不是意見不合,就是錢數商量不到一起。”

這邊劉主編繼續長吁短嘆,那邊蘇夏卻開始盤算這件事兒:先前母親和父親還沒離婚的時候,她和母親為了轉移財產,曾經買了一部分股票,獲得了不少的收益。後來母親取出了一大部分的錢去開網咖,也留下了有四分之一的錢繼續呆在股市裡,到現在也有一年多快兩年了,這筆前也已經在股市裡滾了幾滾,翻了好幾倍了。蘇夏早就有將它們取出來投資實業的意思——畢竟股票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