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5部分

務要使吳越王不至與李重進相互應援,相信馮相明白其中利害。”

馮道毫不推辭,正月初四便領受了詔書上路。可惜僅僅過了一日之後,剛剛安定下來的汴京城內又傳來了一個急報。

“啟稟陛下,邢州北面行營急報!契丹人真的入寇了!”

第347章 咱也做韃子

時間線,回溯四五天;地點的鏡頭,飛越到大周邢州與遼國瀛洲邊境。

五代十國時候,乃至整個北宋時期,黃河下游入海段的河道比後世的黃河要北移不少——因為漢人政權一直很重視黃河的治理,哪怕黃河因為泥沙淤積河床漸漸成為懸河,依然會築高堤防以封堵為主。直到後來北宋滅亡,金國統治黃河流域期間,才發生了一次超大規模的決堤改到、也就是著名的黃河奪淮入海事件。那次事件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也讓黃河的下游段永久性南移了許多,並且在淮河下游流域形成了洪澤湖這個淮河無法入海後形成的超大堰塞湖。

遠話不說,單說如今的黃河河道走向,乃是在後世河北滄州以北地界才注入渤海的。當然,河北滄州這個地名如今還不存在——那地方如今的名字叫莫州,屬於遼國治下,正是後晉時兒皇帝割讓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之一。從莫州溯流而上,則是瀛洲、邢州等處,分別相當於後世河北省的衡水(河間)、邢臺,瀛洲是遼國東段領土的最南端,同樣屬於燕雲十六州之一。而對面鄰接的邢州則是後周地界,也是周軍對抗北朝的最前沿。北面行營招討使慕容延釗的大營就設在邢州城內。

再閒話一句,莫州就處在黃河入海口,如果海船從海上來,只要一伸腿就到,而瀛洲距離黃河入海口也不過兩百里距離、邢州距離黃河入海口四百里。如果有經過水線面阻力最佳化的車輪舸快船運送、並且季風順當足以帆槳並用的話,一晝夜行兩百多里也是稀鬆平常——

黃河下游是出了名的懸河,所以落差極小、水流緩慢,逆水行舟並不比順水多費多少力;而且冬季的蒙古高原下降風從西北而來,對於從黃河入海口向邢州的河段正好形成斜後方60度角的側風。一切看來,如果有人從莫州突入黃河,甚至可以比騎兵更快行進。畢竟在蒙古崛起、普遍採用一人三馬的配置之前,騎兵機動也是要休息馬力、紮營睡覺的,而舟船如果熟悉水文情況、而且有備用的牽動槳輪牲畜的話,晝夜趕路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如今這個年代,遼人佔領燕雲十六州不過二十年出頭,南方遼人的漢化還不嚴重。加上西邊的山西有小弟北漢可以與遼國進行物資貿易,南方的南唐、吳越也經常會有和遼國進行易貨的舉動——當然,南唐的商船在最近的七八年裡就已經絕跡了,如今剩下的跨海貿易商船絕大多數都是吳越國的,少數是高麗人的——所以遼國和大周之間的邊貿榷場絕對沒有北宋檀淵之盟後那麼繁盛,畢竟遼國和週一直是敵對關係。

沒有邊貿的支援,只剩下打草谷的廝殺,邊境地帶自然不會太繁榮。從瀛洲城往西、邢州城往東除了巡哨邊軍之外,少有人跡活動。周朝這邊的平民百姓縱然不肯跑的,也都被打草谷禍害得夠了。

……

一支十來艘商船組成的船隊,從莫州地界以高麗行商身份的掩護突入突入黃河後,一天多的時間居然都沒有遇到過什麼像樣的盤查。唯一一次遇到一隊大隊的遼國騎兵巡哨,也是剛過瀛洲城地界的時候。最後靠著易了幾百石粗鹽、茶葉就過關了。當然,貿易的時候船隊肯定是不會全部靠岸的,價錢也幾乎是成本出手半賣半送。契丹人也沒有劫掠高麗人的習慣,也沒有水軍,有人給買路財自然是以放水養魚政策為主。何況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