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主公也曾隱隱透露了一些籌劃來,更教我與高太尉在朝中尋找合適的繼位人選。屬下以為,主公的籌劃乃是穩字當先,趙宋雖然必亡,但目下還是該先御外侮而後安內。如今開封被金人兵鋒威逼,若無援軍,遲早城破。開封城破後,上至官家,下至百官,定會被一網打盡,此時倘若我等能先擁立一位趙宋宗室,便可在他地擁戴此人先繼位,主公狹天子以令諸侯,天下便大半入主公中。待得驅逐了金人,主公也定然已經握有朝中局面,將來不論是行曹魏之事,還是行隋文之舉,都順理成章了。”
高俅鼓掌道:“此策甚好,借金人之手,收拾掉朝中那些昏君饞臣,主公在外擁戴一人,正好可堵住天下悠悠眾口,齊心合力先抗外侮。待得驅逐外侮後,主公正是聲威震天之時,順勢得禪位,便可開國立朝,順應天命而行了。”
三娘笑道:“正如兩位所說,我眼下最好也是最穩妥的路便是這一條。但要能將這條路走下去,還需要幾個條件。”聞煥章道:“屬下斗膽猜一猜,這第一便是務求這趙宋宗室之內,除了我們選中的人選以外,不能有他人逃過金兵的刀鋒。”
三娘笑而不語,公孫勝卻頷首道:“正是,若是被趙宋太子或是其他人逃脫,必定有人擁立,來和我們唱對臺戲,這樣還不等驅逐金人,只怕漢人內為了誰是正統便先要內鬥起來了,於國無益。”
聞煥章續道:“其二便是這個人選能為我所控,便能將他玩弄於鼓掌,立為傀儡。”
高俅道:“說起人選來,屬下以為有一個人甚為合適。今早官家宣佈了旨意,教康王趙構為使,出使金國,便是求和去的。康王明早動身,便會前往河北去。屬下以為這康王較為合適。”
聞煥章道:“康王此人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是以在下覺得,可以輔以暫委君體,待得開封城破,宋室敗亡,主公柄樞朝政,以其為傀儡,號召天下軍馬抗擊外侮。待得主公羽翼豐滿,狹天子以令諸侯,時機成熟後,便可教其禪位,以為萬全之策。”
三娘聽了聞煥章對趙構的評語,心頭暗暗搖頭,這趙構恭儉仁厚?但就這廝日後以莫須有罪名害了嶽元帥來看,仁厚他就沾不上邊,而且為了保住自己皇位,任由他的父親、兄長、老婆並許多趙宋皇室親戚在北方受苦,他的拒絕北伐是明確的,如此無情,更加扯不上仁厚。至於恭儉也談不上,他南渡繼位後,臨安小朝廷照樣大興土木,對待有戰功的將士,肆意發落,那裡有半點恭謙,半點節儉?
後面一段聞煥章倒是說對了,這趙構也和他父兄一樣,是個文人,放在盛世,做個守成之君有餘,但要是做個撥亂反正的中興之君,他卻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南宋立國之後,他就定下了偏安一隅的基調,結果讓北方領土就一直淪喪,直到明朝北伐,漢民族才算是收復了淮河以北的土地。
至於說趙構好控制?三娘卻不這麼看,這趙構已經成年,他又不是傻子,會任人擺佈,就看他為了皇位,不惜扶持秦檜收拾嶽元帥的舉動來看,他還是會搬弄權術的,用他來做傀儡皇帝不是上上之選。
便在密室內,公孫勝見得三娘面色猶疑,當下輕咳一聲道:“歷來扶持傀儡皇帝,若非此人痴呆,就該是時年尚幼,這康王一來不傻,二來並不年幼,實非上上之選。況且康王乃現今官家兄弟,兄終弟及終非常倫。聽聞當今新官家今歲四月立了太子,便是官家與朱皇后所生長子趙諶,這太子年方九歲,兩位何不考慮這太子殿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