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陽,安祿山處
自與契丹達成議和協議後,安祿山在范陽的營帳中來回踱步,心中思忖著此次的成果。他深知此次議和對自己的重要性,不僅能鞏固在邊境的勢力,還能為自己在朝廷中贏得更多的話語權。
可安祿山自身已經封無可封了,再向上晉升也只能回朝堂,等李林甫病死後與楊國忠爭宰相了。
但這樣的生活哪裡比得上在范陽當土皇帝舒服,而史思明憑藉這個功勞也無法成為節度使。
安祿山暗暗嘆了口氣,緩緩坐到椅子上,雙手揉了揉太陽穴。
“如今這局勢,看似安穩,實則暗藏洶湧。”他自言自語道,“李林甫命不久矣,楊國忠又豈會容我在朝堂立足。”
此時,他的目光突然落到了營帳內的地圖上,眼神逐漸變得堅定。他心想:“既然已無更高的官職可升,那便要讓這范陽成為我真正的鐵桶江山。”
他喚來親信劉駱谷,沉聲道:“此次與契丹議和,彬兒功不可沒。你速速去準備一份詳細的奏表,將他的功績一一羅列,我要為他向朝廷討要封賞。如此一來,也能讓我手下的將士們看到,只要忠心為我效力,好處自然少不了他們的,也可以增強勢力。”
劉駱谷領命而去,安祿山則繼續盯著地圖,腦海中謀劃著未來的種種佈局。
不多時,劉駱谷便將擬好的奏表呈給安祿山。安祿山仔細審閱,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甚好,即刻派人送往長安。”
數日後,長安的皇宮中,李隆基收到了安祿山的奏表。
他看罷,哈哈一笑,說道:“祿兒,倒是有心。他為大唐邊境安寧立下功勞,為其子求賞,也在情理之中。”
高力士微微躬身,說道:“陛下,安祿山手握重兵,如今又為子求賞,臣恐其勢力愈發膨脹,日後難以節制。”
李隆基不以為然地擺擺手,說道:“朕對祿兒信任有加,他對朕忠心耿耿,不必過慮。準其所請,以安其心。”
高力士見李隆基心意已決,不再多言。
而謝彬本人對發生的這一切都還渾然不知,跟隨李歸仁回到范陽後,安祿山又給他補充了新的兵員,以彌補柳城一戰中的陣亡將士,所以謝彬又開始了沒去柳城前的三點一線的生活。
直到壬申年戊寅日(公元752年七月初三)
李隆基派遣的封賞隊伍抵達范陽城郊外,訊息傳到安祿山處,他當即率領眾將出城相迎。
在城郊兵營中的謝彬被通知此事,直接就愣住了。
他沒想到自己的功績竟能得到李隆基重視,一時間思緒萬千。柳城一戰最大的功臣不應該是蔡希德跟史思明嘛?怎麼犒賞的第一個人是我?自己唯一可圈可點的表現就遇伏那時候吧?
滿心疑問的謝彬也只能趕忙整理好自己的盔甲,隨著眾人一同前往迎接看看怎麼回事。
使者是當今李隆基的寵臣高力士,只見他身高六尺,騎著一匹汗血寶馬,一人一馬顯得威風凜凜。
安祿山走在迎接隊伍的最前頭看到高力士趕緊行禮:“阿翁,許久不見。”
高力士微微一笑,翻身下馬,扶起安祿山說道:“安將軍,別來無恙啊。”
眾人寒暄幾句後,便一同回城。安祿山設宴款待高力士。席間,謝彬始終有些心不在焉,他不明白自己為何會成為第一個受賞之人。
宴會結束後,眾人來到正廳。高力士站在廳中,神色莊重,雙手捧著明黃的聖旨。他清了清嗓子,高聲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范陽軍將安慶彬,英勇善戰,忠勇可嘉。於柳城之戰,遇伏之時,沉著應對,護我大唐軍威。特封為從六品下振威副尉,四轉上騎都尉,以彰其功,其餘柳城一戰有功之人皆進勳一轉。望爾等今後,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