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他們都相信劉青山。
這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再說了,青山現在又出去喝了洋墨水,那眼光和見識,肯定比以前更厲害。
不管事實如何,大夥心裡就是這麼想的。
那些列席會議的人,都有點納悶,他們有點搞不懂,為什麼劉青山這個年輕人,能得到如此信任?
劉青山向下壓壓雙手,會議室裡這才重新安靜: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各家要是急需用錢的,就向合作社借錢週轉,過後及時還上就行。”
合作社有公共積累,足夠應付,畢竟大筆用錢的,是極少數的情況。
劉青山說完了,這才把座位讓給老闆叔,由他公佈合作社的收益。
其實劉青山也特別想聽聽,他今年基本都沒怎麼在村子裡,有些具體的情況也不瞭解。
車老闆子戴上老花鏡,便開始一項項公佈:農林牧副,十分詳盡。
以彪爺為首的這些臺胞,越聽越是心驚:這收入,和他們相比,也只高不低。
彪爺的兒子張孝忠本來還打算給這邊投點資呢,現在也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沒看見人家手裡的閒錢根本就花不完,還主動去投資嗎?
搞得張孝忠都想從夾皮溝拉點投資,投入到他的產業上面了。
夾皮溝的產業確實有點多,車老闆子唸叨了好半天,大夥也只記住了幾項主要收入:
一項是出產的松江青稻,主要是出口南韓,收入達到三百萬華夏幣。
這大米他們這兩天也吃了,味道確實好,想不到出口的價格竟然這麼高。
“那為啥不擴大產量啊?”彪爺有點急了,他們那邊,也以稻米作為主食,也想進口松江青稻。
坐在他旁邊的劉青山笑道:“俺們夾皮溝的耕地有限,只能種這麼多,不過呢,俺們這兩年引領周邊地區,也大力發展水稻種植,產量肯定一年比一年多。”
彪爺豎豎大拇指,然後朝張孝忠瞥了一眼,張孝忠點點頭,他決定抽空跟劉青山談談進口松江青稻的事情。
第二項主要收入,來自於向歐羅巴洲出口特種養殖肉類,這部分直接比去年翻倍,創匯五百萬美金。
這裡面,夾皮溝方面能分到一半的利潤。
第三項就是出口山野菜了,第四項就是出口猴兒酒的收入,這些也都是百萬以上級別的。
剩下的收入,相比較而言,就少了一些,都是幾萬塊或者幾十萬塊的利潤,比如奶牛場、豬場和塑膠大棚等等。
感覺少,只是和那些超過百萬級別的收入相比較而言,並不代表著真的少。
這要是放到別的村子,那也都是一筆筆的大收入。
還有一些乾股分紅的專案,主要來自於掛靠在合作社的藥廠、泡麵廠和火腿腸廠等等,也都很是可觀。
徹底放開私人經濟,那要等到九二年,第二次南巡之後。
等老闆叔公佈完之後,時間已經過了一個多小時,老闆叔趕緊抱著茶缸子,咕嘟咕嘟一通猛灌。
趁著這空當,大夥也有人出去抽根菸放放風。
彪爺他們這些臺胞,一個個都變成好奇寶寶,彪爺直接向劉青山詢問:“小山子,你們村咋搞得這麼好?”
“俺回奉天老家的村子,都吵吵比前些年好過多了,可是家家戶戶的年收入,也就幾千塊,你們這是咋整的?”
旁邊一個老太太也感覺奇了怪了:“是啊,小山子,你們這麼多賺錢的專案,都是誰琢磨出來的?”
劉青山也不好王婆賣瓜啊,嘴裡一個勁嘿嘿:“人多出智慧唄,都是大夥幹出來的。”
“少扯這些沒用的,俺老家那邊的鄉親,也都照樣賣力氣幹,咋沒像你們這樣,還不是缺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