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章 太年輕了

楊廷和聽到朱厚照這樣說,心中感到非常不滿。他認為皇帝應該對大臣們有所交代,而不是隱瞞事情的真相。於是,他決定向前邁進一步,向皇帝表達自己的意見。

“啟奏陛下,題本所呈者何人,陛下不言,豈不讓朝野更加議論紛紛?”楊廷和嚴肅地問道。他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提醒皇帝,不能忽視大臣們的存在,更不能讓朝廷陷入混亂之中。

朱厚照意識到自己剛才的做法有些不妥,便笑著回答道:“楊先生說得有道理。”然後將奏本遞給了內閣,等待他們的處理。

內閣眾人接過奏本後,並沒有像朱厚照想象中的那樣紛紛勸諫,認為這個提議不可行。相反,他們都沉默不語,似乎在思考著什麼。司禮監的幾位官員看著內閣,心裡也在猜測題本中究竟是什麼樣的細節。

過了一會兒,楊廷和終於開口說道:“啟奏陛下,丁隨糧起,此議恐需從長計議。”這句話表明他對這個提議持有謹慎的態度,但並沒有明確表示反對。

朱厚照聽了楊廷和的話,不禁感到好奇。他想知道為什麼內閣到底是個什麼態度,於是問道:“請先生詳細說明一下。”他希望能夠了解更多關於這個提議的情況,以便做出正確的決策。

“回稟陛下,此例在前宋已有之。”楊廷和組織了語言,接著說道,“宋制歲賦,其類有五:曰公田之賦,凡事田畝產權在官府上的,就許百姓耕種,官府收其租就是了。民田之賦,是百姓自己的口田,百姓自持,自專。城郭之賦,就是土地稅、房產稅之類。還有就是丁口之賦,百姓每年繳納身丁錢、米。雜變之賦,就是牛革、蠶鹽之類,產多少按照比例繳納就是。”

朱厚照聞言點點頭,示意楊廷和接著說。

於是楊廷和說道:“至宋高宗時,因淮北土地丟失,人丁銳減,丁賦大規模減少,但是南方田畝產量高,於是在紹興二年,下詔湖南丁米三分之二均取於民田,其一取之丁口。紹興五年,守臣趙坦請求以二分歸入田畝,一分歸於民丁,宋高宗下詔讓百官議論。 漕司說如果採用這個辦法那麼貧民每丁應當繳納糧米二斗還有餘,請求都歸入田畝。紹興六年,樞密院檢詳王迪又請兩路丁錢隨田稅帶納。到了宋孝宗隆興元年,就開始採納知縣姜詔所建議,就下令與晉陵、武進、無錫三縣一同隨產均輸。”

朱厚照聞言心中明白了楊廷和所說的,丁隨糧起早已有之。同時他夜聽出來了,楊廷和不會反對。

楊廷和接著說道:“盛世自然滋丁,這對於地方和朝廷,丁稅始終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如果納入田稅之後,百姓負擔自然減少,朝廷也多了一份收入,但是同樣,地方上少了丁稅,必然不滿,反而會增加其他攤派,如此勢必加劇百姓負擔。”

朱厚照聞言徹底明白了,楊廷和為何要從長計議了,因為這項制度表面上看起來是解決了百姓負擔,同時又增加了國庫的收入。

但是地方上肯定會從其他地方找補過來,沒有國家固定稅率的約束,那地方官想怎麼來就怎麼來。屆時勢必會增加百姓負擔。

後來的黃宗羲對此有過總結,叫“積累莫返之害””,就是歷史上漢、唐、宋、明等王朝發展到中後期面臨大量社會矛盾時就會進行稅費改革,但每次稅費改革後,由於當時社會政治環境的侷限性,農民負擔在下降一段時間後反而又漲到一個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朱厚照緩緩站起身來,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下御階,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沉思與疑惑,他輕聲自語道:“朕知道了,只是世上真無兩全齊美之法?”

楊廷和聽到皇帝的話語後,心中一緊,但仍堅定地回答道:“陛下,何必著急,慢慢來總會有的,臣建議下廷議,使百官議論、上書,擇善言而從之。”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勸諫,希望皇帝能夠冷靜思考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