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幾月時間,期間澆水施肥除草耗費精力不說,一切皆是手工勞作,時常要人看護,要是沒點積蓄,恐怕真是負擔不了。
看著冥思苦想的眾人,楚質一陣莫明其妙,這事很好解決啊,沒有那麼難辦吧,怎麼個個都束手無策的模樣。莫不是都不想搶太守風頭?
注意到楚質的異常,范仲淹側目而視道:“楚知縣,你可有良策?”
想了想,楚質站起採說道:“回太守,既然百姓負擔不起,那何不由官衙先借與他們,立下契約。待到收穫之時,再讓他們歸還即可
很尋常的辦法,後世像什麼銀行啊,合作社之類的機構,都承辦這種業務。定下一個,最高限額,確定歸還日期,經過簽字畫押之類的手續,免去利息,注意到周圍同僚投來的詫異目光,楚質不得其解。看向范仲淹,難道自己說錯了什麼。
沉默片刻,范仲淹輕聲道:“楚知縣。你剛才說是免息
哦。楚質慌忙說道:“自然。也不能平白借出,到時可收回幾厘利息。”幾厘,又是一陣沉寂,楚質受不了這氣氛,識趣閉嘴,坐了回去。畢竟怎麼看,他都覺得。其他人看自己的目光,就像是在看個白痴。
范仲淹忽而笑了起來:“很好,就按楚知縣之言,本官就以此上奏
雷厲風行,說完范仲淹當場宣佈會議結束,沒等各個知縣告退散去。自己卻先行離開,也不知是回去研究此策的可行性,還是真的給朝廷寫摺子去了。
其他知縣莫名望了眼楚質,似乎還在搖頭嘆氣。也隨之退去,獨留楚質依然不解尋思。想不出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難道我真的錯了。”楚質喃喃自語。
“你沒錯,要不是得你提醒,恐怕大家也想不到尚有此法可行。
”張元善走了過來,輕聲說道:“此計若是能行,杭州百姓必對你感激涕零
“那他們為何如此?”楚質指的是同僚的怪異態度。
張元善輕輕一笑:“因為你又要得罪人了
“什麼?。楚質眨眼,莫明其妙。
“好好想想刻懂了。相信以楚知縣的聰明才智,肯定會明白過來的。”張元善說道。轉身就走。心裡忍不住湧起一絲嫉意。這小子,腦子反應怎麼總是快人一線,要是自己先提出來該有多好啊。
“所以說,最討厭的就是那些故弄玄虛的人了,明明知道,卻不痛快說出來,還要讓人費心思量嘟喃幾句。楚質託著下巴仔細思索。良久,突然一拍大腿,悲聲道:“靠。居然是青苗法,悲劇了。”
溫馨提示。前面還有一章。請勿忽略訂閱,呵呵
( )
第三百七十一章夭折
;佔法,說穿了,就是現在的農民銀行,做法丹非是聯圳撈款給百姓。到收穫時本利收回,可解決百姓春耕時資金不足。
最初應該是起源於唐朝中後期,當時各路藩鎮分割地方,朝廷除了軍隊數量不足外,更悲慘的是沒錢,也不知道是誰出的主意,決定實行青苗法,其主要目的就是為皇帝創收,同時稅青苗錢以給百官俸,根據當時情形,別談什麼救民不救民的,皇帝都快餓死了,哪裡還有心情還談什麼百姓民生。不過真正讓青苗法聞名於世的,卻是由於王安石變法,楚質摸著腦袋懊悔之極。這時候的王安石還不知道在什麼地方為官呢,仁宗沒掛,離英宗即位還差十幾年,更加不用說推行變法的神宗,還是個**歲的小毛孩子,自己怎麼就犯渾了率先提出青苗法。
楚質歷史沒研究透徹,不知道宋朝時候,而且還是仁宗時期,已經有人在用這辦法了,轉運使李參就在陝西發放過青苗錢,不過他的做法時,令富戶借錢給貧寒百姓,以田中青苗作保,收成之時再還錢給富戶。頓時安然度過災年。
事實證明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