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璆琳回到長安後,好一番和李隆基吹捧了安祿山沒有絲毫反意,對待他也是畢恭畢敬,還讓自己替他向李隆基問好。
李隆基聞言不免哈哈大笑,瞥了站在御案左右的楊國忠與韋見素兩人,一副朕怎麼可能看錯人的面孔。
楊國忠見狀,心中暗急,趕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對李隆基說道:“陛下,那安祿山向來狡詐,輔璆琳此去不過是走馬觀花,被安祿山的表象所迷惑了呀。陛下萬不可僅憑他這一面之詞,就全然放下對安祿山的戒心吶。”
韋見素也在一旁附和道:“楊大人所言極是,安祿山手握重兵,久居范陽,其野心怕是早有端倪,怎會如輔璆琳所言這般毫無反意呢?還望陛下明察,可莫要中了那安祿山的緩兵之計啊。”
李隆基聽了這話,臉上的笑意漸漸收斂,眉頭微皺,略作思索後說道:“你們二人說得也不無道理,只是輔璆琳此番前去,所見所聞皆是親身經歷,他又怎會輕易被安祿山矇騙?”
楊國忠忙回道:“陛下,輔璆琳此人本就貪圖財物,安祿山那老賊最是懂得投其所好,說不定送了他諸多奇珍異寶,這才讓他回來說盡好話呀。陛下切不可輕信吶。”
輔璆琳憋紅了臉卻不敢反駁,畢竟這兩位可是朝堂宰執,要是反駁指不定什麼時候就給自己弄死了。
韋見素緊接著補充道:“正是如此,陛下,咱們還需再派人去暗中查探一番,或者乾脆下旨讓安祿山進京任同平章事。”
楊國忠也說道:“陛下,我大唐向來有邊將入相的傳統,微臣為了國家社稷願意讓出右相之位予以試探安祿山,如若安祿山真無反意,那右相之位他自是坐的,如若有反意他必然不敢入京。”
李隆基聽了楊國忠和韋見素的話,不禁微微動容,他手撫著鬍鬚,沉思片刻後說道:“你二人忠心可嘉,只是這安祿山若真入朝任職,萬一他並無反意,朕豈不是寒了忠臣之心,還讓朝中局勢生變吶。”
楊國忠趕忙再次拱手道:“陛下,當下安祿山擁兵自重,對朝廷已然是個極大的隱患,若不借此機會試探清楚,往後怕是越發難以掌控啊。臣讓出右相之位,不過是權宜之計,只要能摸清安祿山的真實心思,保我大唐安穩,臣即便暫離相位,又有何妨呢。”
韋見素也附和道:“陛下,楊大人此舉盡顯高風亮節,且事關重大,值得一試啊。倘若安祿山欣然前來,那說明他確無反心,於朝廷而言,多了一位能臣助力;若是他推諉不來,那其狼子野心便昭然若揭,朝廷也好早做應對,以免養虎為患吶。”
李隆基皺著眉頭,在御案前來回踱步,心中權衡著利弊。半晌,他才緩緩開口道:“此事幹系重大,朕還需再斟酌斟酌。且先按你們所言,派人暗中去范陽再細細查探一番,看看安祿山那邊的動靜,待有了確切訊息,再做定奪不遲。”
楊國忠和韋見素對視一眼,雖心有不甘,覺得應當儘快決斷,可也不敢違抗聖意,只得齊聲應道:“是,陛下,謹遵陛下旨意。”
待二人退下後,李隆基獨自坐在御座上,眉頭依舊緊鎖,心中對安祿山之事越發憂慮起來。他深知安祿山手握重兵,若真有反意,那必將是一場大禍亂,可又怕冤枉了忠臣,讓朝堂陷入動盪,一時之間,竟是陷入了兩難之境。
而輔璆琳則灰溜溜地回了自己府邸,心中又氣又怕,氣的是楊國忠和韋見素拆自己的臺,怕的是萬一哪天陛下聽信了他們的話,追究起自己受安祿山賄賂之事,那可就徹底完了,只能在府中忐忑不安地等待著後續的局勢發展。
……
十二月,中旬。
給事中範士淹帶著聖旨來到范陽已然十日有餘,範士淹在范陽的這十日有餘可真是度日如年,每日都派人去安祿山的府邸詢問情況,得到的卻總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