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父劉老已經穿戴齊整,他看了看其他三位師父,這才鄭重地說道:「要不我就先上手了?」
二師父肖老說道:「老劉,你精通銅器和玉器,你先上手吧,我們先在一旁看著。」
劉老點了點頭,這才小心翼翼的雙手捧起了那方傳國璽。
他先是伸直了手臂雙手託著傳國璽遠距離仔細的打量了一會兒,這才把傳國璽捧到了自己的眼前,開始近距離的研究起來。
「嗯,不錯,不錯!這方玉璽很符合史書中所記載的。史書中說這傳國玉璽是用『上好的極品藍田玉製成,色白微帶青,方圓四寸,約合現在的112厘米,螭紐,印文為李斯用魚鳥篆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由鹹陽玉工孫壽精研細磨,雕琢而成』,現在看起來,這方玉璽很符合史書的記載。」
劉老微微轉動這方玉璽,眾人的視線隨即落在了那被黃金補好的一角上,一旁的郭老也說道:「史書記載,『秦滅,傳國璽得歸劉漢。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王莽遣其弟王舜來索,太后怒而斥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後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這就是著名的『金鑲玉璽』的來源。現在看起來,這被黃金補齊的這一角,也極為符合史書的記載。」
蔡易湊到跟前指著玉璽的肩部說道:「老劉,用放大鏡看看這行隸書。」
蔡易什麼意思,劉老當然明白,不過他並沒有動手,他的兩隻手都託著這方玉璽呢,他可不敢鬆開手用一隻手託著玉璽。
一旁的肖老利索的拿起了放大鏡,放在了玉璽的肩部,四個白髮蒼蒼的腦袋頓時就湊了上去。
「『大魏受漢傳國寶』,嗯,不錯,是隸書,而且還是東漢末年的隸書!」二師父肖老是書法大家,他自然一眼就能看得出來那七個字的字型,而且直接就能辨明這是什麼時代的風格。
隸書雖然是起源於秦,但卻是盛於漢,尤其是到了東漢末年,隸書更是發展到了極致,所以,東漢末年的隸書帶有明顯的風格,和西漢以及秦朝的隸書有著不小的區別。
肖老作為國內屈指可數的書法大家,他自然對隸書的變化有著極為清晰的認識。而且以他的身份和地位而言,他既然說這方玉璽肩部的那七個字是東漢末年的隸書,那麼這幾乎就已經是最終的答案了。
劉老精通玉器和銅器,他自然看得出來這方玉璽用的是什麼玉。於是他說道:「這方玉璽用的玉確實是傳說中的極品藍田玉,藍田玉雖然現在已經幾乎見不到了,但我曾經在南博還有苔北故宮博物院見過兩塊藍田玉雕琢的擺件。這方玉璽的用料我可以斷定就是藍田玉。」
郭老也點頭道:「東漢末期,漢獻帝延康元年,獻帝劉協被迫『禪讓』,曹丕建立大魏,改元黃初。不過曹丕得國不正,為了掩蓋他篡位的事實,他零匠人在傳國玉璽肩部刻下了『大魏受漢傳國寶』這七個隸字,實乃欲蓋彌彰也。從這方玉璽上所刻的這七個字來看,很符合史書中記載的情況。」
四個白髮蒼蒼、歲數加起來快三百歲的老人湊在一起,中間就是大師父劉老雙手託著的這方玉璽,這場景有點喜感。
不過四位師父都是面色肅穆,言語間充滿了鄭重。
劉老說道:「從器型、用料、字型上來看,這方玉璽與史書中記載的傳國玉璽幾乎沒有兩樣,而且我縱觀這方玉璽,給人一種凝重大方的韻味,最關鍵的是,這方玉璽的雕刻手法明顯就是秦代的雕刻手法,雖然漢代的漢八刀雕刻手法是從秦代的雕刻手法中發展而來的,也繼承了秦代雕刻的粗獷大方的風格,但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所以,我認為這方玉璽極有可能是出自秦代!」
劉老雖然沒有明說這就是李斯下令打造的傳國玉璽,但在秦代,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