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自慈大師講完之後,我的內心深處彷彿被一道明亮的光芒所照亮,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切感油然而生。
這位大師不僅在內修方面有著高深的造詣,而且其實證經歷更是令人欽佩不已
。此時此刻,我感覺自己終於找到了那個可以真正理解我的人,一個如同知己般存在的人物。
既然如此,我毫不猶豫地向他發問:“大師啊,不知為何,我一見到您便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甚至覺得我們的靈魂似乎早已相互認識。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只見自慈大師微微一笑,緩聲道:“終南山之上,共有三千羅漢,而他們各自所修行的法門卻是千差萬別。其中的因緣際會、源遠流長,實非三言兩語能夠說清道明。不過嘛……”說到此處,他稍稍停頓了一下,目光溫和地注視著我,接著說道:“此生與你相遇,卻也並非是首次見面吶。”
聽到這話,我猶如被一道驚雷劈中,瞬間呆立當場,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茫然和無措感。
我的腦海像是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瘋狂地回溯著往昔歲月中的點點滴滴、絲絲縷縷。
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記憶畫面如潮水般湧來,可任憑我怎樣絞盡腦汁苦苦思索,卻始終無法在這片浩渺如煙海的記憶長河中捕捉到與眼前這位自慈大師相關的任何蛛絲馬跡。
正當我滿心狐疑、困惑不解的時候,耳畔突然傳來自慈大師再一次輕輕的笑聲。
這笑聲彷彿一縷清風,悠悠地拂過我的心頭,讓我稍稍從混亂的思緒中回過神來。
緊接著,只見他抬起手,緩聲問道:“年輕人啊,你是不是拿過一部相機,可有曾拍下過一張整體色調全然呈現出神秘紫色的照片嗎?”
他的話語如同鑰匙一般,一下子開啟了我塵封已久的某段記憶之門。
剎那間,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幅遙遠而又熟悉的畫面——那時的我,手中所執並非如今這般先進的數碼單反相機,而是一款簡單樸素的手持式相機。
那會兒的我,還是個不折不扣的爬山新手小白,智慧手機的技術發展遠沒有如今這般迅猛和普及。
大約是在十二年前吧,我甚至還未曾加入星雲部這個大家庭。
某個尋常的週末午後,陽光正好,微風不燥,閒來無事的我心血來潮,決定獨自一人前往山中探尋大自然的奧秘。
然而,當時的我對於登山這項活動可謂知之甚少,懵懂無知得就像一隻剛剛破殼而出的雛鳥。
唯一還能勉強記起的,便是當時正處於金秋之季,估摸大概是下午三四點左右的時候吧。那時候,秦嶺腳下那遼闊無邊、一望無垠的麥田,就好似一片璀璨奪目的金色海洋一般。
每當微風輕輕吹拂而過時,便會掀起一層層高低起伏的麥浪,此起彼伏,美輪美奐得讓人陶醉其中無法自拔。
那時的我,根本無暇顧及時間究竟過去了多久,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順著眼前這條幽深的峽谷徑直走進山裡去。直到很久之後,我才驚覺,原來這個峽谷竟是赫赫有名的子午峪!
要知道,這位於長安的子午峪可非同凡響,它可是與長安的子午線以及長安城的中軸線緊密相連呢!
然而,彼時的我卻完全沒有留意到山頂處已經開始逐漸聚集起厚重的陰雲,更沒有察覺到時間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天色也變得越來越暗了。
只因為我對於大自然一直都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喜愛之情,那種源自內心深處的欣喜之感讓我沉醉於沿途的美景之中難以自拔。
一路上,那些長滿青苔的古老樹木宛如歷經歲月洗禮的長者,靜靜地佇立在道路兩旁。它們粗壯的樹幹上佈滿了斑駁的痕跡,青苔如同一層柔軟的絨毯覆蓋其上,給人一種神秘而古老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