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兵的眼皮子底下上演了一場伏擊。
巴思漢在聽到槍聲的那一刻,只覺得腦袋裡一陣眩暈,踉蹌著走了兩步,幾乎要從城樓上跌倒下來,如果不是身邊忠心耿耿的親兵護衛著,說不得就真的跌下去了。
他辛辛苦苦的守著城門,就是為了羅託能夠有機會進行反擊,卻沒想到讓清兵落下這麼個下場,幾乎就是在他眼皮子底下,埋葬了近千滿洲精銳的生命。
倏然,巴思漢有一種衝動,就是要真的從這個城樓上跳下去,向這些死亡的族人們贖罪。
可是,戰場上的形勢可絲毫沒有因為他的沮喪而停滯,城牆兩翼的戰鬥越來越慘烈,士氣低下的清兵已經沒法再擋住對方的攻勢,而那些陷入伏擊的騎兵也開始進行自救。
後撤是不可能的,在這塊狹隘同時又障礙眾多的地方調轉馬頭只能讓場面更加混1uan,更加難以移動,唯一的辦法就是朝前衝,衝出對方的伏擊圈。
從伏擊中回過神的幾名騎兵不約而同的想到這一點,相對於身邊那些已經倒在地上的同伴,他們確實幸運了不少,至少第一輪和第二輪的射擊沒有把他們撩下馬來。
於是,縱馬朝前猛衝過去。
就在這時,街道的拐角處突然出現一隊火槍兵,拿起火槍衝著這些企圖衝出伏擊圈的騎兵來了一輪排槍,當場就射倒三名騎兵下來。
剩下的騎兵依然在縱馬向前,因為那些火槍兵沒有換隊,而是在做著一個奇怪的動作。
看見他們的舉動,這些騎兵可是一陣大喜,能夠在伏擊之中碰到一隊菜鳥火槍手的阻截,可說得上是他們不幸中的大幸。
可是,他們驚喜沒能持續太久,很快這些火槍手再度開槍,又是一批人倒了下來,那些火槍兵的射實在是快得驚人。
面對掣電銃的連續打擊,那些遭到伏擊的騎兵雖然還有人在衝鋒,但勒住馬頭的也不少,更有不少的人調轉馬頭,想要朝著城門口撤回去,把整個街道nong得一片混1uan,雖然有少量的人逃了出去,可是更多的人還是死在了火槍的打擊之下。
西門的城樓上,看著大勢已去的巴思漢不自禁的就要縱身跳下去,倒是他的那些親兵忠心耿耿的把他拉住,苦苦哀求著說道,“漢人有句話,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我們先退出去吧。”
同時,那些接受羅託命令,準備接應巴思漢的人也在下面的大聲呼喚,不停的催促著,因為明軍的反攻已經展開,如果再是不走,恐怕就要來不及了。
那些巴思漢的親兵很是焦急,不管自己的主子是不是同意,用繩子綁住,滑了下去,在羅託部騎兵的接應下,急的撤出城門。
隨著巴思漢的撤退,西門的城樓變得更加的不可守,清兵計程車氣算是徹底的喪盡,一些士兵有樣學樣的撿起地上的繩子就放下城牆,然後一路滑走。那些逃不走的綠營兵更是乾脆,把武器一丟,磕頭降了。
幾乎就是在巴思漢剛剛逃出城樓一箭之地的時候,一面大明的旗幟就cha上了被炸得破破爛爛的城樓,同時,一排排的火槍還有弓箭也朝著城下的清兵士卒射了過去,那些剛剛慶幸找到繩索逃跑的清兵又是死傷一片,更加急的遠離這個城樓。
可是,他們現即使是遠離了這個城樓,他們依然沒有處於安全的地位,西門外的戰鬥還是那麼慘烈,激烈的地方絲毫不亞於城樓的爭奪戰。
雙方的騎兵都已經展開了隊形,來回相互的衝殺。
這些火槍騎兵本來想將張勇部的騎兵擠壓到城牆附近,然後在上下配合之下,徹底的殲滅這支騎兵。不過,張勇與那支被圍困的八旗騎兵不同,雖然看起來是個粗莽的漢子,卻一眼就看出不對,同樣把隊形擴充套件開來,並且急促的命令後方沒有出動的騎兵增援,使得並不佔據兵力優勢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