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開會戰總指揮部領導幹部會議,進行搶送物資和防雨工作的大動員。
於是全線機關和後勤人員全部出動,幫助供應部門突擊搶運前線所需物資。各戰區也針對前期對雨季的認識和準備不足的問題,紛紛成立了防雨指揮部和防雨突擊隊。指揮機關連續七天七夜人不下班、車不熄火,及時將3000多噸物資送到野外深處的40多個井場和工地以及數百個點的小分隊。各戰區的同志更是按照餘秋裡的統一部署,在自己所屬的工作區內和井場周圍展開了挖掘排水溝等堵漏防漏的與老天爺爭奪時間和比高低的阻擊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ldo;九天九夜不休息&rdo;的動人故事。會戰後來一直堅持的&ldo;九天制工作周&rdo;就是從這個時候全面形成,即工作九天休息一天的周十制。一週十天,這是餘秋裡和大慶人發明的。那個時候沒有《勞動法》,多快好省為社會主義建設是全國上下的大法。毛澤東對石油工業還有一句話叫做&ldo;革命加拼命&rdo;,餘秋裡領導他的隊伍執行的就是這個法。
歷史階段不一樣,&ldo;法&rdo;的內容和含義也不一樣。現在我們對勞動者的尊重是在確保他的勞動權利的同時要保障他休息好福利好在內的權利。五六十年代那時,讓所有勞動者擁有參與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權利是對他的最大保護,這種保護帶著一種榮譽和自豪感,是政治和精神方面的因素更多些。一個人如果沒有權利參加建設事業,那他就不是社會主義的公民和積極分子了,他很可能是人民的敵人和一個對社會無用的人。那時的人們絕不願意做這樣的人,他們寧願乾死,也不願做讓人唾棄為不勞動的寄生蟲。
九天工作制是大慶會戰的一個特殊產物。餘秋裡領導的會戰團隊在那個時候還發明瞭許多這樣的產物,如&ldo;九熱一冷&rdo;制,即把九成的時間用在熱火朝天的生產實踐上,一成時間用在冷靜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提高認識上。每月月末有三天時間召開&ldo;五級三結合技術座談會&rdo;便是在他提議下、大慶人一直堅持了幾十年的好作風。其中有一項叫&ldo;大遊地宮&rdo;的活動,便是會戰初期召開的一次&ldo;五級三結合&rdo;會議上由康世恩同志提議而形成的一種走群眾路線、讓群眾自覺行動起來學習技術知識的活動。&ldo;大遊地宮&rdo;是針對當時會戰隊伍絕大多數的參戰人員來自非石油專業和不懂地質技術及對地下情況不明而開展的一項學習地質科學知識的群眾性活動。&ldo;地宮&rdo;現在仍是大慶油田的一個引以為自豪的標誌性博物館和科普場所。會戰時期的&ldo;地宮&rdo;可是多得不得了,不少施工鑽井隊也有自己的&ldo;地宮&rdo;‐‐巖芯是&ldo;地宮&rdo;的主要成員,排列整齊、一目瞭然的效果,使得過去從未接觸過石油勘探和地質知識的職工們很快了解和掌握了石油生成與開發的基本知識,從而對打井找油的大會戰起到了積極作用。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