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部分

同意修。”

“為什麼?”

楊建新說:“書記,過去我們這裡山區的水利設施,基本上就是在一條山衝的上部,修一個山塘,山衝裡的田多,山塘就修得大,田少,山塘就小,正常年份可以保障灌溉用水,乾旱年份就不行了。現在這些山塘年久失修,很多都存不住水了。可水利局定了一個標準,如果一條山衝有50畝田,他們就撥款修山塘,如果沒有,就由村民自己修。”

午陽說:“這怎麼行呢?50畝相對於全市來說,可能不到百分之一,可相對於每個農戶來說,就是百分之百了。大旱之年,他們吃什麼?”

伍長輝說:“我們市這樣的小山衝很多,加起來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了。以前上級要求退耕還林。可村民沒了口糧田,也就沒有一刀切了。”

“建新同志。修建一個這樣的山塘,大概需要多少錢?”

“如果村民自己投工,兩萬塊錢就夠了。”

“好,這個事情容易解決。我們去你們縣與舊江縣交界的水庫工地看看吧。”

楊建新說:“中巴車進不去,我們讓譚老闆派人開越野車送我們吧。”

“好,我們這裡有3臺越野車,都過去吧。”譚愛軍說。

車隊往東走了20來公里,楊建新就讓司機停車。下車後轉乘越野車,電視臺的記者也上了開路的警車,隨同拍攝。

路已經不成為路了,原來的水泥路,已經被軋得面目全非,中間的被碾碎了,邊上的被擠到了旁邊的排水溝裡。一路上都是爬坡,兩邊的山勢越來越高,後面就是在山間穿行了。山間偶爾有幾戶居民,地裡有人在勞作。也有老人在曬太陽。

午陽說:“建新同志,這裡的路爛成了這個樣子,村民出行殊為不易。孩子們要上學,可怎麼走啊。”

楊建新說:“由於實行計劃生育,現在的孩子比早些年少了很多,很多小學都撤銷了。並校後,偏遠村莊的孩子上學遠,各學校都開始了寄宿制。這裡修水庫後,寄宿生的人數增加,我們縣政府就專門撥款給學校,免除了所有寄宿生的寄宿費和伙食費。村民們還是很滿意的。”

“你們這樣做很好。開銷大不大?如果過大,你們難以負擔的話。就讓市政府撥款給你們。”

“書記,開銷不大。這裡兩個鄉的寄宿生。也就是700多人,每人每個月200塊錢,不到15萬,從今年11月到明年4月,只有半年時間,90來萬,縣裡從什麼地方省不下來呀。明年3月修好水庫,4月就可以修好路了。”

午陽聽了,對柏田縣的這位縣太爺很滿意了。“建新,你們能夠將這些事情想周全,還有就是不建辦公樓,建孤兒院、養老院,正是我們黨一心為民的最好詮釋,這樣我就很放心了。”

楊建新說:“我們的辦公樓雖然破點,還是可以用的,那些衣不蔽體,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孤兒,更需要我們雪中送炭呢。這也是新的縣委執政為民的第一件舉措,今後我們還要努力呢。”

午陽表揚楊建新,是看到伍長輝沒有在這臺車上,要不然伍長輝還不知道怎麼想呢。這臺車坐的賀志強、田新程,都是嫡系幹部。“好,我回去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擠出一些資金補給你們。建新,縣裡的經濟發展了,縣城的建設要搞,但是不要急,首先要提高公務員的待遇,要完善養老保險體系和醫療保障體系,還有就是要建設和改造學校,這是三中全會精神在基層最好的體現,更是我們這些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最好體現。”

楊建新說:“書記,我們會堅決貫徹中央和市委的指示精神,努力建設小康社會的。”

“要努力工作,也要注意勞逸結合,千萬不要來個什麼過勞死呀。”

楊建新笑道:“書記,哪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