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0章 日本白銀和宗室問題

當然,美洲很遠,想要把墨西哥和秘魯的白銀弄回來需要很長的時間。

朱祁鈺自然是等不了那麼長時間的。

明朝後期,流入大明的白銀除了西班牙帶來的美洲白銀,還有日本白銀。

日本也是明朝白銀的最初和主要來源。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相對貧瘠,但銀礦豐富。

明代時,日本對中國商品的依賴性很大,而當時明朝政府是禁止海外貿易,只允許朝貢貿易。

也就是說,你可以向我朝貢,我作為天朝上國,為了達到萬國朝宗的政治目的,原則是厚往薄來,常常幾倍幾十倍的賞賜給朝貢國。

比如黃金、玉器、絲綢、棉布、瓷器、鐵器、蔗糖等,甚至包括日本當時的貨幣——銅錢,也需要大量來源於中國。

其中,明永樂三年,賞賜給日本國王的物品中有銅錢一百五十萬枚,次年又給了一千五百萬枚,王妃五百萬枚;

再三年後又給一萬五千貫(1000枚銅錢1串叫一貫)。

而透過朝貢、走私等形式流入日本的永樂錢、宣德錢,不僅數額龐大,且在日本的貨幣演變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日本除了透過朝貢換取所需商品,絕大部分的需求則需要透過走私貿易獲得。

而受制於自己資源匱乏,除了能提供硫磺、倭刀、馬、蘇木等商品進行交換,其餘大部分只能靠白銀購買。

當時,日本的石見、秋田、佐渡等礦山都盛產白銀,其主要流向明朝。

在此過程中,葡萄牙和荷蘭人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他們從長崎把白銀運到澳門等地,再將換得的明朝商品運往長崎,往來販運,獲利相當的豐厚。

據日本學者研究認為,在十七世紀初,由日本人、明朝人、葡萄牙以及荷蘭人的船隻,從日本載運出口的白銀每年可達到公斤。

照此計算,僅僅在明朝初年的40多年間,至少應有2億兩白銀從日本流入明朝。

而當時明朝政府,好的年份,如萬曆年間,一年財政收入只有400萬兩左右。

日本的石見銀山。這個銀礦多大呢,鼎盛時期一年產銀200噸,佔當時全世界銀產量的三分之一。

這麼大的銀礦,距離又比較近,朱祁鈺自然要把他拿下,解決大明的缺銀問題。

順帶也把倭寇的問題解決了。

因古代華夏稱日本為倭國,故稱之為倭寇。

最早透過海上侵襲華夏沿海的倭寇發生在元朝中葉,至明代倭患問題變得棘手起來。

在嘉靖年間甚至一度成為王朝政府的心腹之患。

公元1368年,明王朝建立之時,當時的日本正處於室町時代,分為南北朝。

南北之間鬥爭激烈,幕府對於各地大名控制力日漸削弱,繼而日本各地的大名紛紛獨立,日本進入到所謂的戰國時代(1467—1603)。

當時日本九州、四國、本州三島分裂成為數十個小國。

它們彼此間攻伐不息,後來織田信長統一了日本大部,後繼者豐臣秀吉大致統一了日本。

最終在1603年德川家康才最終完成日本的統一,建立德川幕府。

在漫長的戰亂歲月裡,日本的各方勢力無不竭力擴軍備戰,遂出現了數量龐大的武士階層。

然而,由於各種勢力興衰分合不定,每年都有大量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失去了依託。

他們於是流落海上,從事劫掠,有些甚至在華夏沿海活動,成為所謂的倭寇。

實際上,倭寇與海盜差不多。

朱祁鈺要掃清海上障礙,直接出兵倭國,把倭國作為殖民地。

然後把倭國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