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覺得,也先提的要求,先答應下來就是了。
只要自己回去了,吸取教訓,讓得力之人征討也先,自己所受的屈辱依舊能找回來。
但是,朝中可不是母后說了算,襄王和大臣們要是不同意,母后拿出太后的身份壓也沒用。
所以,儘管嶽謙和季鐸已經來了,但還是沒談出什麼結果。
朝廷那些大臣在乎的是大明的顏面,要的是他朱祁鎮的天子骨氣堅挺,而不是忍辱負重。
想必迎回去,大臣們更希望他“戰死”,做到天子守國,君王死社稷的規矩。
大明不需要貪生怕死之輩的天子。
另一邊,在朱祁鈺的推動下,襄王世子朱祁鏞強搶民女虐殺其全家的事情鬧得越來越大。
湖廣各地百姓都在譴責朱祁鏞,為非作歹,連帶著湖廣巡撫和長沙知府也被百姓唾罵。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襄王世子朱祁鏞犯下如此大的罪行,湖廣佈政使和長沙知府竟然不聞不問。
於是很多人紛紛上奏,請求嚴懲襄王世子朱祁鏞。
為了讓朝廷重視,有人直接給朝廷上了奏摺。
湖廣佈政使和長沙知府也不敢管,過去他們或許可以做個樣子。
但今時不同往日,襄王進京監國,很大可能要當皇帝。
這個時候,千萬不能給襄王添堵。
襄王要是想處置世子,早就處置了,不會留到現在。
他們只能把情況說明,報給朝廷,讓朝廷定奪。
除此之外,還寫了密信給襄王。
信中表示,自己也是迫不得已。
朱祁鏞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百姓的怨聲載道,不得不上報朝廷。
希望襄王能夠理解。
但是,也先陳兵京城腳下,京城周邊的驛站沒辦法往京城送書信。
各地送往京城的奏摺和書信只能暫時放在驛站中。
只有等京城的戰事結束,這些奏摺和書信才能送往京城。
朱祁鈺也正是看明白了這一點,才不斷拱火。
湖廣百姓又不知道瓦剌大軍已經兵臨城下腳下,他們只會以為是湖廣佈政使司和長沙府在包庇襄王世子。
湖廣百姓對襄王世子的怨氣只會越來越大。
等京城戰事結束,為了平民憤,朱瞻墡不得不大義滅親。
而朱瞻墡會把仇恨轉嫁到朱祁鎮和太子朱見深身上。
等朱祁鎮回來的時候,他的三個兒子估計已經不在人世了。
沒了朱祁鎮的兒子,朱瞻墡只要朱祁鐄立為太子,把朱祁鉦封為襄王。
朱祁鎮就沒有機會再回到皇位上了。
而這也會更加堅定朱祁鎮奪回皇位的心,兒子沒了再生就是了。
他年紀還小,還可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