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的,能有一二兩的,弄上一兩,劃塊地自己打個草棚子也能湊合,不用買舊屋,若是有了多的銀子,那誰還住這裡?還落個奪寡婦門的不好名聲。
當然因為有了秦家接手錢家的孩子,看上去不至於太難看,事有湊巧,沒有多久有人開口表示了接手這房子,那就是西面人最多的一家劉家。
劉家八口人,二老,還有老大兩口子家兩個孩子,阿玉他們童子軍裡那個四歲的娃子,就是他家小孫子,二子,閨女,真說起來真正的壯勞力也只有兩個,這也是他們家住到這裡的原因,他們家原本在城裡的房子,就是為了給老爺子看病賣了的,當時真的是沒法子活了,以至於住在這裡也不過是劃了地,搭了三間茅草房子,到現在雖然土磚也砌上了,可這大閨女還和老頭子,老太太住一個屋,老二隻能在堂屋搭上一塊板睡,老大一家四口一個屋,這讓老二到現在都娶不上媳婦。閨女也嫁不出去,太窮了。連多買一點地,多加幾間房的銀子都沒有,可見這日子難的。
如今看著錢家這房子,三間正房,還有邊上的廚房,雜物房,院子也不小,看著比他家都規整,劉家老爺子就說了,他買,出二兩銀子,給老大一家四口住,老屋子,等著嫁了閨女,給二小子成婚用,只是現如今他就能拿出五百文來,那是他攢著,準備建房子的,正好拿出來,算是預付了,好給錢家辦喪事用,其餘的喪事花銷,總計不過是一兩上下,就算是他們家欠各位鄰居的,慢慢還,也就是這些債務他們家背了。甚至還提出,想要錢家那個夜香郎的活計,合著房價上的差額,用別的抵賬,他們家出力,給秦家再搭一個土胚房,就在磨房邊上。保證這一年裡給完工。甚至連自家原本給自己準備的麻布壽衣都拿了出來,算是補貼錢家失了這個夜香郎的活計。
這劉家老爺子是發狠了,他們家除了兩個有力氣的勞力,給碼頭抗貨掙錢,二老也就是搓草繩能有幾個錢,媳婦,閨女,輪流織布,三個月能出來一匹麻布,就是手腳快的不行了,除了本錢,也不過是掙上二十文,孩子還小,正是家裡緊張的時候,原本是沒有這個本事的,就是那五百文,說句不好聽的,這想搭間屋子,估計也只能折騰出一半,還有閨女嫁妝的大事,辦喜事的銀子,聘禮都是讓人發愁的。這背了債,估計這一年,他們家是別想吃什麼乾飯了。
可是看看這周圍,估計能買下這院子的,除了自家還真是沒有別人家了,難不成就這麼拖著?反正再怎麼說,大家鄉鄰一場,總要出手幫忙的,還不如痛快些呢!再說家裡還真是到了住不下的時候了,就下了一次狠心,再說了欠著銀錢雖然不好聽,可是這家裡一下子能有了兩個房子,他也算是給兩個兒子留了家業,最不濟還有這個夜香郎的活計補貼,他老頭子去做,他不怕臭,總比搓繩子掙錢。一個月能有個百文進賬,一年也就是一兩多銀子,也會是家裡的大出息了。
窮人總有自己的辦法度過難關,即使是賬目清楚的情況下,也充分發揮了人情,靈活的把幾家人的銀錢都湊起來,辦成了這麼一件大事,總算這錢家的喪事辦的也算是整齊,沒有留下任何的遺憾,甚至阿玉還看到秦家大伯拿出了二兩銀子,給了錢家嬸子,讓她藏著,等喪事辦完,百日後進秦家,這就是她的私房,是補貼給兒子,還是其他的用處都不管,權當是他給的聘禮了。
紛紛擾擾的,等事情告一段落,錢家四口住進秦家,已經是四月了,大紅色的剪紙貼到了門上,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