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明鏡是非(下)
萬磊拖著疲憊的身軀離開女子師範,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好在城市中心都立有路燈,不然夜道更難走。北平城作為曾經的元大都,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個城市大是大了,不過徒有空架子,再加上連年戰亂,城內建築多是破損不堪。
另外,北平城內很多主幹道還是泥土路面,晴天起塵雨天泥濘,路上還常有牛馬糞便。幹道兩側設定了排水明溝,由於是露天的,到了夏天就臭氣沖天,在萬磊看來,北平城的人居環境實在不怎麼地,以後“國”力充足了,肯定需要規劃重建。
另外,北平城呈長方形,周長近三十公里,面積約50平方公里,相當於唐長安城面積的五分之三,接近宋東京的面積。北平唯一值得稱道的地方就是道路規劃整齊、經緯分明。由於城市輪廓方整,街道砥直規則,使城市格局還略顯壯觀,這就給以後重建打下好的底子。
萬宅在鼓樓附近,依水而居,也算是黃金地帶,女子師範在原來的國子監,離萬宅也就十幾分鐘的路程。以前他總是在等妻子一起回家,不過今天妻子不來上課,他只得自己當獨行客了。
此時天時已晚,不過兩邊民居還是亮著燈,唧唧復嘰嘰的聲音響個不停,這些織戶們連夜開工,他們從紡紗廠內定購羊毛線,織成羊毛毯或者是毛布,少部分自用自售,大部分出售給貿易行換取工錢。
正是因為有利可圖,他們才這麼努力工作,現在北平城內,十戶人家中最少有一戶有織布機,一些人家裡還不只一臺。紡織業的發展,不只是給織戶帶來了利益,還衍生了很多下游行業,比如說印染業,刺繡業,制襪業,從業人員很多,北平城自此成為不夜城,也帶動了煤油消費,城外趙莊那口油井也是日夜開採。
此外,一些從南方高價聘請來的織工還帶來了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的技法,使織成的毛毯毛布上折枝、團鳳、棋局等字樣,徐徐如生。在這些巧匠的悉心傳授下,北平城內很多婦女學會了織工,燕布質地相對優良,花飾燦美,價格相對便宜,很快就暢銷山東山西。
當然,北平的紡織業剛剛起步,自然不能跟蘇松一帶相比。早在宋代,棉花栽培從嶺南逐漸傳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棉紡業就在江南紮根。元朝初年,松江府烏泥涇有位叫黃道婆的婦女,從海南島回到了故鄉,從海南島把先進的棉紡織技術帶回了家鄉。
經過一年來年的發展,松江府已然成為明朝的棉紡織中心,日產棉布上萬匹之多,有衣被天下之稱,就連老牌的絲織城市蘇州杭州都比不上。不只是產量高,松江布也格外精美,甚至能織出龍鳳、鬥牛、麒麟等圖案,比畫上去的還有精美,堪稱神技,就連皇帝的龍袍都是松江府那些巧匠織出來的。
剛開始的時候,萬磊還不相信人能織出龍鳳等圖案,以為是繡上去的,不過在看過很多高官的蟒袍和官補子之後,不得不驚為天人。當然,這種布是朝廷專用,一般人不能穿的。
北平城的紡織業以量產為主,面對的是廣大的中上層消費者。當然,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北平城就會進軍棉紡業,與江南的紡織業競爭。如果搞出蒸汽機帶動的織布機,那江南以手工生產為主的棉紡業和麻坊業就會遭到致命打擊。而松江府又是明朝財稅主要來源地,明廷也會受到重創。
萬磊低頭沉思著走過兩條小巷,後面卻傳來“先生,等等”的喊聲,他不用回頭,也知是李媛,她住在鐵府,離萬宅不遠,所以是同道。這小妮子膽子也還真夠大的,大晚上的敢跟一個陌生的男子打招呼。
不過這也難怪,北平城的治安可以用良好來形容,這半年來沒有發生過一起命案,就連小偷小摸的現象也沒有,晚上不管男女,都可放心大膽地出門,真正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這一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