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已然成為在事實上已經超越六部,或者凌駕六部之上了的宰相機構了。
但是,一切都從那次爭吵之後便起了變化。
皇帝首先任命英國公張侖為參議冠以大臣,參議是什麼?本是一省布政使的下屬官員。布政使掌管一省的政務,參政、參議分守各道,並分管糧儲、屯田、軍務、驛傳、水利、撫名等事。
可是張侖做為勳貴,讓他入閣辦事不現實,卻被皇帝另闢蹊徑任用其為參議大臣,參與機務。
而且原本皇帝應當臨文淵閣與內閣詳細審議各類題本、奏本,偶爾召閣臣入乾清宮諮詢,可是如今的皇帝不再駕臨文淵閣了,而是召內閣同六部尚書一同御前議事,稱御前會議。
有資格列席御前會議的大臣全憑皇帝的臨時起意,所以六部有資格列席,但是也不會全是六部的官員,且也有都不來的時候。
於是就造成六部尚書擠破頭都想著如何奉承上意以求能夠常常列席御前會議,畢竟內閣不好進,御前會議還是可以的。
其次是自從顏神鎮之事後,皇帝雖沒有采納郭勳的建議建立什麼幕府,但是事實上已經將內閣摒棄于軍國之事之外了。
仔細來說內閣也不是全部摒棄了,王瓊做為內閣學士因參與軍務深得聖心,有了列席的資格。
於是就造成了外面私下皆稱內閣大臣為外大臣,而王瓊、王憲、張侖等人被喊作內大臣的情況。
但是皇帝這樣做還讓人抓不住把柄,所以也就沒有人去勸諫皇帝。就是內閣自己都不能開口,一旦開口,文武官員不會站在內閣的立場上考慮的,反而會抨擊內閣專斷!
不是宰相就是天然的劣勢啊!
楊廷和嘆了口氣道,“所幸聖上至今並未有什麼出格的事情來。”
蔣冕道:“以小馭大,以弱凌強。還讓人說不出什麼來。”
楊廷和對著外面喊道:“中書進來一人。”
於是一名中書便進來道:“首輔有何吩咐?”
楊廷和將皇帝的便條交給他道:“速速草擬。”
“是。”那中書領了紙條便退了下去。
楊廷和又道:“張永和張嵿所錄有功將士名單,兵部已經覆議,我們條旨吧。”
毛紀道:“一場小勝,如此大動干戈。”
楊廷和聞言微微皺眉,只是道:“如果所核無誤,就趕緊定下來吧。”
蔣冕見此也笑著道:“怎麼能是小勝?海靖則民安。”又問向楊廷和道:“首揆,那八個佛郎機人如何處置?張永、張嵿也不拿個意見來。”
“聽說被押送京城了,五軍都督府以大將軍名義直接照會的兩廣總督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