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老闆所有,即將拆遷重慶,原匠師一律留用,工資從優,希望大家都去重慶。眾匠師大多數願意去,只有少數有困難的不願去,這件事處理完後,管世敦和顧幫主出來,走在大街上,顧幫主掏出一百兩銀子的銀票給世敦說道:“謝謝管老闆幫忙,這個地方我準備建我的住家院子,這裡風水好,發人。”
管世敦:“更要感謝顧幫主才是。我是一客不煩二主,能否幫我找一幫木工,把房子拆了,把這些木器收拾好,以及屋裡的一切東西我都要帶走,免得用時沒得,我還要去船幫僱船。”
顧幫主:“船幫幫主我熟,乾脆我再陪你一趟去把船落實了。”
管世敦:“謝謝顧幫主,今晚我做東請盧會長、顧幫主,加上我的兩個匠師,喝兩杯。順便也祝賀顧幫主得了一塊風水寶地。”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一座烤酒坊建立起來了,時間也只四月初,也只好買高粱回來,試烤。因為是兩個能幹的大匠師,加上原來的人馬裝置,一試成功,接著按該坊原有規模正式投產。先請幾大衙門的大人們試品,都感覺很不錯,然後又投入自己的各大酒店試銷,來酒店就餐的顧客皆反映很好。
巴縣知縣田大人說:“世敦,這麼好的酒,首先應有一個好的名字,這是在縉雲山下烤出來的,唐宋謂酒為春,乾脆就叫‘縉雲春’。銷路好,就宜擴大規模,多生產,把‘縉雲春’推到甘陝,推到青藏,推到下江。我建議你在縉雲山那些山灣裡,選股好泉水,蓋幾排大廠房,做幾套裝置,多讓這兩個技師帶徒弟,在你上千長工種招一批靈俊的學徒,跟匠師學,總之,辦成大型酒坊,你光賣酒,你都要成大富翁。”
根據田大人的建議,管世敦帶人在縉雲山腳尋尋覓覓終於找到一股突突直冒的泉水,於是借有人平整土地的機會,平出一塊百十畝的平地,蓋了一座大的酒坊,重新仿製了六套裝置,加上原來的那套,共七套裝置同時烤酒,縉雲春透過酒幫,遠銷全國。
城裡的酒樓三月底已全部投入營運,十一座酒樓都是重慶城最熱鬧的中心,生意非常興隆。本來從東邊來的官員應住朝天門附近的朝天驛,但朝天驛是衙門式的經營,後來都知道朝天門酒樓有旅社,服務很周到,都跑到酒樓旅社來住,在酒樓吃飯,一度繁盛的朝天驛達到門可羅雀的樣子,驛丞也落得清閒。
商人們發現,進出這十一座酒樓的都是購買能力強、腰纏萬貫的達官貴人,富商大賈,紛紛到酒樓附近租屋開店,很快地圍繞酒樓形成一片繁華鬧市。可以說在酒樓的帶動下,重慶度過了起步期,進入恢復期,昔日的高樓紅袖客紛紛又逐漸呈現出來。
管世衡在管世敦的鼓勵和影響下,在龍鳳的催促下,終於下定決心,攜家人來到重慶,辦起了造船坊,在珊瑚壩擺開了工場。本來管世敦要與他合作,但為了鼓勵他大膽的幹,在幫他鋪好路以後就藉口其他事務,放手。讓他獨立挑起擔子。現在經營的有聲有色,逐漸由造小船到造中等船。第一個買主不是別人,正式管世敦,由於青木關的產出越來越多,靠租別人的船成本高,不划算,決定組建自己的船隊。他在閬中到北碚的嘉陵江邊貼告示,用比較優厚的條件,招聘到五十名船工,組織了一支有十隻中等船的運貨船隊,專運自己所產的豬、羊、牛、魚,感覺方便多了。不僅隨時可在家門口啟運,而且還節約了成本,一年算下來,除了開支,還大有節餘。
早高粱下來了,遲高粱下來了,自己的縉雲春酒全用上了自己的高粱,成本大幅度下降。
還在去年年底時,發現今年建魚塘要用的護堤石差的太多,管世敦找到程知州,通知各縣,以優厚的工資招來幾百名石匠準備條石,開年後又迅速返回打製條石,到一個月春耕大忙結束時,已準備了充足的條石,挖魚塘的事繼續進行,挖好一口砌一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