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透過驛站或是快馬加鞭來送,以及大戶人家有財力專門派遣個下人專門去送書信,小老百姓想送家書報平安之類的,只有託順道的親朋好友捎帶了。這還得看有沒有朋友正好要去你想送信的地方,否則只能一直等、等到剛好有人順路。
若是一時半會兒找不到順道的熟人,這信也就只能一直耽擱下來,許多老百姓都因這點而延誤了不少重要的事,但卻也依舊沒有什麼解決的辦法。
而這白石村的人若是出去討生計,不是在閩北一帶就近找份差事餬口,就是出了福建路到相鄰的江南東路(現江西省東部)找差事,往南邊到閩南一帶去找差事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畢竟誰也不願背井離鄉的到離家鄉甚遠的地方幹活,且別說這北宋時期的閩南一帶屬蠻荒之地、算不上富庶。
因此這小半年來,魚兒在秦衡臨的幫助下,把白石村裡有在外討生計的人家都問了個遍,但卻連一個常在閩南一帶走動的人都沒找到……
這麼一來魚兒也就沒了能夠託付的人,於是只能暫且打消託人順道到家鄉送信的念頭,一邊按照先前的計劃先存些回家的盤纏,一邊請秦衡臨幫忙在城裡問問。不過秦衡臨在城裡的人脈還是有限的,因此雖然一直都在幫魚兒打探、但至今也沒能替魚兒找到一個能夠替她送信回家鄉的人。
魚兒知道歸鄉的事是急不得的,也知道即便信送到了楊家人手裡,就算父親和兄長有心前來接她歸鄉,那同樣也得先把路費給湊齊了才行。
因為楊家雖然這幾年來日子比早年好過了許多,但這幾年來又是張羅楊家幾兄弟的親事,又是全力支援楊大郎和楊四郎參加科舉,已然花去了不少銀錢了。加上眼下家裡的人口也慢慢變多了,因此楊家前些年攢下的一些積蓄早就花得一分不剩了,一時間也拿不出來回兩趟的路費。
眼下楊家倒是有楊大郎和楊四郎兩個人在外為官,但這楊大郎和楊四郎都是初涉仕途、當的是最末等的芝麻官,且兩人為官都是清清白白、老老實實的拿朝廷發放的微薄俸祿,那些俸祿養家餬口倒也是足夠,但除去養家餬口的錢也就沒多少餘錢了。
而早在兩位哥哥有幸出仕時,魚兒就因好奇而纏著他們問了一番,並從楊大郎口中打探到、北宋官員其實不似外表看的那般風光,他們的俸祿其實很低。楊大郎當時說了個大概的數目,魚兒聽了後大失所望、暗忖這北宋的公務員的工資福利等和現代公務員比簡直差遠了……
別的且都不說,只說一點————楊大郎去東京時曾去拜訪過幾位官員,這幾位官員可都是李家替他引薦的京官、且已當官數年。但即便如此,這幾位京官在東京卻都是住在租賃來的房子裡!朝廷每年給他們的俸祿只夠他們租房子住,遠遠不夠讓他們在京城置辦房產。
這京官尚且如此,外放的官員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這些都是正常官員的狀況,那些收刮民脂民膏的貪官、狀況可是大為不同,穿金戴銀不說,宅地更是在各處都置辦了不少。而兩袖清風的清官,做個十幾年的官興許能掙下份家業,但這都是以後的事了,楊大郎和楊四郎都還沒到那個程度。
也就是說現階段楊大郎和楊四郎雖然在外為官,但也沒多少錢能補貼家裡,當了官後除了名聲好些、祖上和家人臉上跟著有光,以及辦起事來可能比普通百姓方便些外,也沒別的什麼實實在在的好處,楊家一大家子的開銷依舊是依靠打漁和種地。
所以對於歸鄉一事,魚兒心裡十分清楚、請父親兄長來接並不是最好的辦法,畢竟這一來一回、比魚兒一人直接回去多了一趟開銷。因此魚兒若是能找到可靠、足以保她平安的人一起上路,才算是最好、最省錢的辦法。
因此魚兒雖然心裡急著給家人送信,但卻也知道銀子還是得抓緊多湊些才是。於是接下來的日子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