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6頁

這些事了了,眾人將散時,高溶吩咐了一回:「回去後,你們各人寫份奏章來朕有意改進如今的軍功爵祿,想要更加有規矩些,有功當賞,有錯當發,陟罰臧否麼,總是沒錯的。」

燕國明面上已經是個正常的國家了,但在軍中,還維持著唐末以後的軍閥體制。好處是打仗的時候靈活,將領積極性高,壞處是君王對軍隊的掌控力不夠高。準確的說,如果君王本身就是行伍出身,打了勝仗,軍中威望很高,那對軍隊的掌控力就能很高,反之,位置就坐不穩了。

另外,軍隊的腐敗、戰時紀律等等,也是大問題。

高溶想改進這些,還想正式執掌軍隊——畢竟,他的志向可不是如今這樣,他是要統一天下的,這不依靠軍隊是不行的。

「是,官家。」眾人眼觀鼻鼻觀心,應喏便是。

這種要動軍中『頑疾』的做派,當然不會是容易的,但仔細想想,他們又覺得高溶成功的機會很大。畢竟,如今的大燕軍隊已經不是當年的大燕軍隊了,經過高齊、高晉的馴服,桀驁不馴的將領們其實更像是紙老虎。

他們安於富貴,同時也安於已經建立起來的體制,真因為不滿改革而跳起來叛變?這個決定還真不好下如果真有那樣的勇氣,前些日子高晉駕崩,眾皇子爭位時,就該有有野心的將領說一句『天子,兵強馬壯者居之』,然後入主太初宮!

這樣的事,在唐末以後,軍閥割據時難道少了嗎?那個時候大家放著周圍的鄰居沒錯,可自家的小弟也防著呢!

沒有篡位之心的軍隊將領,再需要忌憚,那也有限了。反而是底下的普通士兵,他們的想法需要在意一些。不過普通士兵的問題比較好解決,只要不欠餉,一般不會出問題。

更何況,這次改革軍隊,整體上會讓軍隊更加公平,也減少些冗沉,對於普通士兵也有好處。只要別讓有些人把經念歪了,是不用擔心那些的。

吩咐這事兒,眾人想著該沒事兒了。高溶又道:「還有科舉,國喪結束,就往地方發文,今年加一場恩科。」

舊唐的科舉制被燕國繼承了,不只是繼承了,還有了不小改進。比如說科舉的時間,現在就固定三年一次,取士名額也每次差不多。至於加恩科,新君登基加一場恩科,算不得什麼出閣的事,大家也沒什麼想法。

至少比起改革軍隊什麼的,加恩科真就是一句話的事。畢竟前者是要動一些人的蛋糕的,後者卻是發福利。

「恩科是極好的,官家也是有心了。」眾人散了,鄒士先笑著與王闊道。開恩科,下面的人都高興,誰家沒幾個讀書的子弟?多一次科舉,就多一次機會呢!

更重要的是,從現在起,恩科錄上來計程車子,那就是高溶的班底了用自己的班底,慢慢換掉那些阻礙自己的人,既能達到目的,又能讓動盪少些,還能讓眾人無話可說——高溶把握了分寸,殺的都是頭麵人物,下面的人有殺有貶,但不多。

這不代表他喜歡這些人,眼下朝廷要運轉,總不能一下全殺了罷?就算不擔心逼急了,狗急跳牆,也要想想治國要用人的事。

有了自己的人手,那些不合用的人就能分批趕走了。

高溶心裡想的很好,今後幾年,除了科舉當年,每年都找個理由開恩科就是了找理由發福利,又不是什麼難事。今年是登基,明年就可以是立後,後年還能是皇子出生,大後年弄個祥瑞如何?

如此一來,動手趕人就容易了。

就這樣,洛陽在這種平靜又有些暗流洶湧的氛圍中,逐漸開始按照高溶的想法運轉。高溶提出的種種,當然也有不少人反對,有些人是利益相關,當然得反對。還有一些人則不同,他們反對就是針對高溶。

君王與臣子,表面上看,是君王支配了臣子。但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