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頁

當然,比起普通人,『子誠』的記憶力還是好到離譜的。

不一會兒,『子誠』就從隔壁書鋪挑了一本書來。他倒是沒有挑《論語》、《詩經》這些讀書人都要學的經典,這些經典都是要背誦的!雖然女子讀書放鬆一些,但他想來楊宜君既然這樣有信心,就算是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原因,她本人也該有點東西。

所以他挑的是一卷《唐書》,這卷《唐書》裡面的內容都屬於列傳部分。

這樣的史書,裡面記載的東西大多數人都有點印象,但要說背誦,總不會有人提前背誦過。

楊宜君見是《唐書》,挑了挑眉,沒有多做表示。只是接過這卷書,從頭翻閱起來,她看書很快,一目十行,不多時就看完了,將書擲在身前桌上,對對面的人做出了一個『請』的手勢:「公子盡可考校了。」

第26章 『子誠』見楊宜……

『子誠』見楊宜君輕鬆,神色已經有些凝重了起來。大約是為了顯示風度,也因為這沒什麼可講究的,他並沒有挑選章節,而是隨意翻開這卷唐書的一頁,瞟了一眼道:「列傳第八十五,『盧杞』。」

楊宜君沒有一點兒遲疑,開口便流利背誦道:「盧杞,子子良,故相懷慎之孫」

洋洋灑灑,無一錯漏,至『杞尋卒於澧州』而終。

楊宜君微笑:「之後便是『子元輔』生平了,可要繼續?背誦完『列傳第八十五』?」

背到這裡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呢,『子誠』知道今天是他們這邊託大了。以為天下過目成誦之人何其少見,不該這樣輕易遇到——至少不該遇到一個『籍籍無名』之輩就有過目成誦之能!

楊宜君不能說毫無名氣,但她是一個長在邊陲之地的小娘子,名氣再大又能大到哪兒去?再者,她的名聲,最多的是『美貌』,次之也是她寫的詩詞,至於記性,這可沒人宣揚過。

事實上,令狐熙他們都很驚訝宜君能『過目成誦』。

只能說,楊宜君的演技很出色,將他們也騙過去了——楊宜君其實沒有過目成誦的能力,她也相信世上有人能過目成誦,但那樣的人千萬之中無一個,她顯然不是那樣的幸運兒。不過,她的天賦也不差就是了,尋常的書籍看過一遍之後她都能零散背下一小半。若是能讓她再多讀幾遍,背誦下來並不是什麼難事。

當然,這樣背誦下來的文字隔不久就會開始遺忘,就像正常的記憶一樣。

所以剛剛楊宜君重新翻閱了一遍說起來,聽這些南吳士子說要在隔壁書鋪挑書,楊宜君心裡就準了七八分了,這也是她那樣有自信的原因之一。

播州這樣的邊陲之地,書鋪裡就沒有特別生僻的書!賣的那些書籍,楊宜君不敢說本本能背,至少也是讀過不止一遍的!

而她運氣確實很好,一般人不會沒事兒背史書,她也沒特別去背。但她最愛讀史了,正史的話,她都有反覆閱讀。

沒有特意去背,但基本上也背下來了。

『子誠』已經信服楊宜君『過目成誦』,不再出題,只是嘆息一聲:「楊娘子出題罷,盡可以去挑書。」

這時他已經做好準備了,雖然他如今的記憶力不如巔峰時期了,但也是很厲害的。再加上他的閱讀量很大,很少有對於他來說生僻的書,他倒也不畏懼。

然而楊宜君的反應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往桌上扔出一個錦囊:「書?不必了,用這個。」

楊宜君在『子誠』去書鋪挑書時已經吩咐酒樓的小廝尋來了她要的物件,是一套『葉子牌』。這是博戲所用的有一種工具,最早用竹、木、牙、角等材料製成,如今隨著造紙業發展,也有人嘗試用特殊的硬紙製作。

用硬紙的話,會不太耐用,把玩性也不高,但勝在方便。平民百姓之家,以及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