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宜君輕輕點頭:「我也是播州楊氏之女。」
「啊」蔡淑英驚訝地看著楊宜君。
「我與蜀王后平輩,她是我堂姐姐妹中她行十五,我行十七」
這下蔡淑英是真的說不出話來了,她倒不是覺得楊宜君的身份敏感事實上,天下是這個樣子,多的是大家族分子弟到各國效命,各個王宮中都有自己女兒也不是稀罕事。這種情況下,有個做蜀王妃的族姐,屬於聽起來有點兒敏感,但實際上也就那樣的事。
相比之下,楊宜君出身於能出王后的家族,這才比較讓蔡淑英驚訝。楊宜君甚至提到了族中排行的問題——蔡淑英相信,這絕對不是整個家族一起排的。作為播州楊氏正支的蜀王后,能和她一起序齒,楊宜君應該也是非常嫡系的一脈了。
來頭這麼大的嗎?
蔡淑英其實不太能把握播州楊氏到底是個什麼地位要說洛陽那些有頭有臉的人家,她還能說出個一二三,但要說遠在西南邊陲的楊氏,那可真是不知道了。她只是本能覺得,能讓自家女兒做王后,那必然不簡單吶!
雖然早就瞭解到楊宜君進宮做女官是完全自願的,她崇拜舊唐的宋家姐妹,決定『誓不從人,願以藝學揚名顯親』但瞭解到她『出身顯赫』,是真正地方大豪強人家嫡脈之女。如此還抱有那樣的想法,她也不由得和一些女官一樣,有那麼一瞬間覺得楊宜君有些『迂』了。
讀書讀太多,都痴了。
心裡閃過許多念頭,最後蔡淑英猶豫了一下,還是勸說楊宜君:「楊姐姐,你可別想著那是你堂姐就動念頭搭救咱們這些人,說是女官,實則不過就是宮女頭子罷了。姐姐在司言司,倒是有機會出頭,可真要說『權勢』,也得是出頭之後再說。」
楊宜君一下就聽明白了,蔡淑英是擔心她一時犯傻,壞了規矩。
搖了搖頭:「你不必擔心我不過是問問罷了,我與我那堂姐在家時便有些不睦。雖不至於彼此之間打生打死,但要為了她冒險,那也是不能夠的。眼下說這個,也不過是事情到了這份上,總該問一句,不能裝不知罷。」
蔡淑英見她不像是在說謊,也放下心來了堂姐妹之間,有十分親近的,也有關係不好的,這也沒什麼好說的。
與此同時,她也更確定楊宜君家在播州楊氏應該屬於嫡支。不然的話,嫡支正脈的嫡女,你能和她關係不睦?
蔡淑英想了想,低聲道:「楊姐姐你要去見見蜀王后嗎?」
「倒也不用」楊宜君考慮了一下,慢慢道:「雖說蜀王女眷都放入掖廷為宮婢了,但她是王后,不可能真的磋磨她,那般反而失了大國氣度。既然不會受磋磨,我又何必去見她?我一不能救她,二連安慰她都不能。」
從楊宜君本人來說,是對楊麗華無感的。在播州時她合楊麗花的關係極其惡劣,楊麗華甚至有過要害死她的舉動,而她也不客氣,遇到這種事當即還以顏色姐妹都做到這個份上了,要說姐妹情,那就是笑話了。
所以她對楊麗華在掖廷的事並不關心,此刻問一句不過是為了回頭見家人時有個交代而已——可以想見,下一次見家人的時候,家裡人肯定要問問楊麗華的事。爹孃關不關心侄女她不知道,但哪怕出於那份血緣,有些事也是要做的。
再者,楊宜君說的也是大實話了。她救不了楊麗華,楊麗華是以蜀王王后的身份被沒入掖廷的,哪怕在乎她的人不是那麼多,要把她弄出去,動用的力量也不是小打小鬧。
如果給她時間,辛苦佈局、苦心算計,過個兩年,這事兒或許能成,但她為什麼要為楊麗華如此這般?她是犯賤嗎?
她救不了楊麗華,還去見楊麗華楊宜君可以想像,到時候楊麗華會是什麼反應。她才不會有見到自家姐妹的安慰,只會覺得惱怒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