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的日本財政問題異常突出,不光是貨幣貶值使得實際收支能力大幅下降,對全國農業的經濟補助和穩定工業生產能力的鉅額支出,也讓日本對外投資,特別是對夏國地區的投資大為縮水。
而這些投資中,有很大部分都是資助齊王、晉王地區反夏勢力武裝發展的。
之前的三年中,來自日本的資金、裝備、教官對晉軍和齊軍進行了系統的重建工作,訓練標準和武器裝備都向中央軍精銳部隊和已經被打殘重建的近衛軍看齊。
在朝廷對於地方的壓制力還十分強悍的時候,藩王手中只能握有不超過兩萬人的武裝力量,而且其指揮權並不在藩王自己手中,實際上收到了中央兵部。
真正能夠聽從藩王指揮的也就只有親軍衛隊,一般來說不會超過一個團。
即便親王在戰時會授予臨時指揮權,但也要在兵部的統一指揮協調下進行。
在歐戰打的如火如荼時,朝廷對於地方的控制逐步放鬆,各地紛紛進入軍閥化程序,財政軍隊行政權一手抓,各支地方軍隊規模與實力也不斷膨脹,逐漸釀成了現在這種局面。
晉軍和齊軍的重建工作離不開日本的資助,齊王府更是以整個山東的農礦收益做抵押,換取了鉅額日本軍火,構築了一支全日械的齊軍。
步兵使用三零式步槍、南部手槍、大正輕機槍、哈奇開斯重機槍,搭配師團單位的明治山野榴彈炮,甚至連軍服都與改四五式格外雷同。
整個齊軍圍繞12個主力師的建設絞盡腦汁,在齊晉兩軍的聯合作戰構想中,齊軍的主力需要承擔起對河間防線的猛攻,吸引住絕大部分的直隸守軍。
同時,齊軍內部一支數量精幹的部隊將前往河南地區,截斷南方新軍北上支援的道路。
而晉軍的任務則更加艱鉅,首先要阻止目前除開中央軍系統和飛虎軍系統外戰鬥能力最強的陝軍進京勤王,隨後還要會同齊軍在河南地區圍殲中原地區的中央軍部隊,阻擊南方的支援部隊。
在招撫了豫西地區的鎮嵩軍之後,河南地區的整體駐軍數量來到了20萬以上,這絕對不是一場戰役就能結束的事情。
除此之外,晉軍長期以來的殺手鐧—徵北軍部隊還要承擔起對京城發動致命突擊的任務,他們要跨越整個蒙東地區,從許多朝廷收買的草原牧民眼線之中經過,做到悄無聲息的潛行數百公里,以雷霆之勢擊破古北口,闖入京畿地區。
由於郭松齡上臺之後,奉系就對日本提出了種種合作採取了抗拒的態度。
原先徵北軍還可以在遼西熱河等地區部署大量步兵與炮兵,儘量減少長距離行軍的人數。
但現在,齊裝滿員的四萬大軍需要自行攜帶一個月的給養,在規定時間內穿過草原,攻破堅城。
原本晉王系能夠籠絡的草原部落維持2到3個騎兵師的給養就已經足夠吃力,現在徵北軍還要帶上大量配屬的步兵與炮兵,再加上他們持巨資購置的馬匹,這支軍隊一旦放開肚皮,對於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晉王與齊王想等待草原地區的糧站建設完成,儘可能降低因為缺乏給養而導致的非戰鬥減員,總不能讓他們在草原上啃草吃吧?
同時部隊的人數物資補充進一步完成,將架子部隊填充成真正的作戰編組。
等到這些工作全部完成之後,才正式打起大旗,進京清君側。
而這個時間節點,在他們看來應該是1932年。
可日本人已經等不了這麼久了,原本就脆弱的財政無法負擔鉅額的扶植支出。
儘管山東的工礦企業和農業利益全都給了東瀛財團,但這些財團只會掠奪,並沒有真心想把這裡建設成王道樂土的意願。
他們大量侵吞了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