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的射程完全無法與正規155毫米榴彈炮相提並論,但其爆炸威力完全一致,更不用說還有口徑更大的160毫米重迫擊炮。
這次,孫凱發揮了他一貫的風格,那就是用更多的鋼鐵去對付鋼鐵。
即便對方是來自法蘭西的貴族小姐,他也只會揮動那些鐵錘與氈子將她們的裙裝一點點拆掉。
在經過重炮轟擊後的村莊中,大量蘇滬軍裝甲車輛直接被擊毀,雖然榴彈沒有太多的穿甲能力,但頂部十幾毫米甚至只有幾毫米的鋼板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即便沒有直接命中,8公斤高能炸藥的威力也可以讓他們直接失去作戰能力。
而現在的環形陣地就是這一教程的優秀戰果與示範,僅有少數幾輛戰車還能具有一定作戰能力,但履帶已經被炸斷,他們的火力存在較大死角。
步兵基本全軍覆沒,特別是趴在坦克頂上的那些,有一輛馬克被榴彈直接命中,上面的步兵班組直接被炸成了肉醬。
等到孫凱指揮炮兵轟擊了十多分鐘,還在後悔那些蘇滬軍的重炮炸早了後,戰鬥群開始以戰車為先導,向著那個環形陣地逐步前進。
越靠近陣地,駕駛員就感覺地面愈發崎嶇不平,即使他已經避開彈坑之後,戰車還是感覺壓過了什麼東西。
“車長,地上是不是有什麼東西啊?”
“是他們的胳膊和腿,你要看嗎?”
“不了不了。”
駕駛員參軍快一年了,第一次有了乾嘔的感覺。
指揮無後坐力炮對那輛炮塔還在勉強轉動,車體已經冒出黑煙的FAM1A連開幾炮之後,配屬的步兵進場檢查,看看是否還有生還者。
只不過他們搜遍了整個陣地,也沒有找到一個完好的,只有一堆不知如何拼接的碳基生物碎片,但可不能集齊50個兌換活人。
隨著太陽逐步落下,這場持續了數個小時的戰車大戰以飛虎軍的勝利而告終,飛虎軍第一個裝甲戰鬥群用敵人的鮮血表明了自己的實力,自己不是隻能用來威懾和閱兵的花架子。
但這背後是超過一半以上的戰車被擊傷,被擊毀的戰車超過兩位數,配屬的6個步兵連經過整編之後大約還有4個,辛苦培養出來的坦克車組也有不少回醫院團建去了。
可戰果是顯著的,戰鬥群殲滅了蘇滬軍一整個戰車部隊,而且敵方戰車的數量比自家多出一半還多。重炮團的二十多門施耐德庫存炮被全部報銷,連帶著在蘇滬地區極度缺少的軍用大騾子也被幹掉不少。
另外,還以極高的戰損比吃掉了對面的護衛部隊,完成了一次驚豔的首秀。
這些活下來的戰車兵,將自己的經驗寫成報告,發表在內部刊物上,步炮坦協同的訓練被納入大綱。
這一次的作戰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
首先就是裝甲車輛的防護問題,試製坦克一號在此戰後基本被宣判死刑,沒有發展前途。
試製坦克二號在沒有更大的坦克入役之前成為了發展的重點,但裝甲需要進一步強化。
裝甲車方面,改裝的天馬十輪卡受限於自己原來底子的問題,並不適用於火線作戰,伴隨步兵需要更好的運載車輛。
唯一令人滿意的車輛就是偵察車,小巧靈活,適當的火力,大傾角的防彈外形更是多次拯救了車輛,對於一拖的坦克設計人員來說,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
而在步兵部隊的戰後報告上,他們對現在的反裝甲火力提出了不少意見。
無後坐力炮確實是個多面手,但缺少合適的穿甲彈藥;37毫米的步兵炮也確實給勁,一炮一個獵犬,但高爆彈打擊對面工事的能力就不行了。反坦克槍的設計還是太繁瑣了,前線部隊需要一款更加輕便實用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