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真正的殺手鐧出來。
王琚慢悠悠的道:“除此之外,殿下宅心仁厚。對這弘農郡的治理,素來憂心忡忡,殿下畢竟是武人,要治理一方,當然還要倚賴諸賢,否則這神策府,豈不是成了無根浮萍?此前大家確實有些誤會,可是不打不成交,還望諸位海涵,這弘農郡的工農刑政之事,以殿下的綿薄之力,豈可一蹴而就。所以殿下有意,設一處議事堂,而諸公呢,大可以舉薦賢才,於堂中議事,弘農郡大小的政令,皆可為之建言,議事堂所議之事,便可稱為政令,頒佈實施,卻不知諸公以為,可好?”
分權……
或者說……分化……
這一下子,所有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讓他們舉薦人議事,而且所議之事還可以稱為政令,若是如此,倒是一個極大的誘惑。
也就是說,至少,他們完全可以保證,天策府的政令不會極大的傷害到各家的利益,在這個前提之下,大家完全可以各自發揮,提出一些建言。
當然,在秦少游分權的同時,也意味著分化,因為各家的利益自然不同,如此一來,弘農士族,當然不可能是鐵板一塊,今日大家一起來拜託楊炯,除了楊炯有足夠的聲望,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現在弘農士族之外,出現了一個強敵,於是大家共棄前嫌,不得不團結起來。
可是接下來呢,等於是把大家的爭議,擺到了議事堂中去,到了那時,肯定各自的利益不同,不得不圍繞各自的利益進行博弈,士族內部之間,怕就要分化了。
秦少游笑吟吟的點頭:“這是王先生和本王一道謀劃出來的善策,便是希望諸公能夠群策群力,既是為了弘農,也算是為了本王一道兒盡一些綿薄之力,至於這議事堂議長之人選,本王心中已有了一位人選,何不如,就讓楊公來任如何?”
這一下子,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楊炯。
楊炯有些尷尬,倒像是自己以權謀私了似得,他乾笑道:“老夫何德何能。”
楊炯的地位確實尷尬,當年李敬業謀反,楊家極力支援李敬業,楊炯也是李敬業最大的支持者之一,因此武則天平叛之後,攝於楊家的影響,倒是沒有對楊炯怎樣,卻是不肯讓他做官,以至於這楊炯一直在野,雖然也是悠閒自在,可是心裡還是頗有些苦悶的。
照著這秦少游的意思,議事堂的權責倒是不小,倒是頗有些像是門下省和中書省的結合,而這議長,豈不是相當於宰相嗎?
弘農郡雖小,可是實力卻是不低,畢竟盤踞了這麼多弘農士族,影響力雖不及關中,可是在天下各州之中,卻絕對算是數一數二。再加上又有孟津這樣的富庶之地,所以無論是軍事、政治、經濟方面的地位都是不低,這個議長,其實就相當於整個關東士族加上神策軍這個龐然大物的二把手了。這絕對算是一個極大的誘惑,既可保證士族的地位,又可一展所長,楊炯雖然客氣,心思這一切卻是真的動了。
秦少游笑吟吟的道:“本王看楊公足以勝任,卻不知其他諸公,有何異議?”
大家面面相覷,一時之間,居然無話可說。
支援的人不在少數,如大家所言,這等於是士族參與了神策府的政事,簡接的可以為自己的利益代言,而楊炯呢,本就是弘農第一豪族,地位不在崔家之下,由他出面,沒什麼不妥。
即便有少數人反對,可是反對就等於是反對楊家,更是不給弘農郡王面子,到時候你可就成了少數,傻子都明白,這姓秦的是個狠人,若是士族抱團在一起,人家方才有些忌憚,若只是你單打獨鬥,似乎神策府也絕不介意殺一儆百。
楊炯感覺是做夢一樣,他心裡早就開始謀劃開了,他不禁道:“議事堂中,只有弘農諸公舉薦的賢才嗎?”
秦少游道:“議事之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