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口數量,已是接近天下人口的十分之一,不過……顯然在這個時代,豪強和士族瞞報人口,已是常態,家奴和農奴,是不算做人口的,可即便如此,河南府雖已經不再是天子腳下的中心,其繁華程度,也已遠超關中。
此時已到了景龍三年的歲末,這個時節,一向對河南府置之不理的朝廷,此時卻終於有了音訊。
一封旨意送到了河南府。
天子召秦少游入京。
這突如其來的訊息,卻讓原本井井有條的神策府頓時有些慌了手腳。
王琚和楊炯,乃至於一些重要的肱骨屬官們,如今卻都有些不安起來。
天子召秦少游嗎?還是韋氏召秦少游?
韋氏當權,導致關東士族早已不滿,而韋氏任用‘狄仁傑’為通判,也讓神策軍產生了諸多的不滿,雖然狄仁傑的公正嚴明,給許多人帶來了實惠,可是大家都清楚,這是韋氏藉以制衡神策府的手段。
雙方的關係,雖然沒有到勢同水火的地步,可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大家早已習慣了沒有韋氏的世界,這時候,突如其來的聖旨,似乎在背後,隱隱透著某種玄機。
…………………………………………………………
第一章送到。(未完待續。)
第四百四十六章:別惹我
秦少游對於這份聖旨,顯然也有一些擔心。
朱樓對於關中的打探,已經越來越頻繁,朝中發生了任何一些事,都瞞不過朱樓的耳目。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朝中的百官有許多人被清洗掉,也有不少韋氏的親信被提拔上來,韋氏為了得到關中門閥的支援,將公主下嫁給了幾個大族,同時讓太子和皇子們娶了不少門閥的子弟,便是年紀最小的皇子,雖然年紀不過七歲,竟也已定下了親事。
除此之外,她狠狠壓制了關東士族在朝中的力量,這些空缺,也迅速被關隴門閥的子弟取而代之。
一系列的舉動,雖然沒有完全收攏關隴門閥,可是此時的韋氏在朝中,幾乎已經徹底的站穩了腳跟,關隴門閥也已成為韋氏的羽翼,軍中的將軍,要嘛和韋氏打成了一片,要嘛也被撤換,這種事,固然惹來不少人的不滿,可是有舊人哭,終究會有新人笑,得到好處的人,少不得讚頌幾句,失去了利益的人,也只好發幾句牢騷罷了。
現在的韋氏,和當初忍氣吞聲的韋氏早已不同了。
就在兩個月前,韋家的幾個子弟,俱都封為了王爵。
這些人未立寸功,且又不是李氏宗族,居然得以封王,而朝中,竟是無一人反對,更有一些州縣地使君,居然厚顏無恥,上書狠狠的頌讚了一番,天下人都知道,當年武則天的篡位,本就是從武氏子弟雞犬升天,紛紛封王開始,而如今,韋氏故技重施,這個女人,居然比當初的武則天更加輕巧。
朱樓那兒。不但有人專司打探,因為神策府給的錢糧足,上官辰也早已不滿足於獲取訊息了。因為打探訊息的地點,不再侷限於洛陽,可是各地的輿情以及情況都有不同,因此朱樓裡頭,開始專門設定了輿情房,譬如關中發生的事,會有一批對關中事務極為了解的人,將每一件事。結合關中複雜的脈絡關係,提上自己的看法。
就如這一次韋氏封王,朱樓在關中方面的人,便進行了分析,認為韋氏封王,之所以能夠得以順利,主要的原因在於武則天當初的時候,因為執意要讓武氏封王,而對反對者進行了嚴厲的打擊。如今武氏垮了,又輪到了韋氏,大家有了前車之鑑,反而不敢輕舉妄動。
再有關中門閥。許多都從韋氏手裡得到了好處,此番韋氏封王,看似是王爵即將氾濫,可是這也意味著。緊接著將會有更多的爵位分發出去,關中門閥,極有可能成為最大的得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