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楊誠對這支球隊球員的特點還是掌握得不夠,雖然他之前有了解過德國隊的情況,但那只是作為局外人的瞭解,跟作為主教練的瞭解是截然不同的。
這些天來他也在反覆不停的觀看比賽錄影,觀看一些球員的資料,但還是不夠。
“慢慢來吧!”楊誠嘆了一口氣。
他對拉姆的使用和勒夫明顯不同,勒夫更多是把拉姆放到右路,但是楊誠希望能夠更好的發揮出拉姆的進攻威脅,由小個子的他來承擔邊鋒衛的角色,充當德國隊衝擊對方防線的有效利器。
………【833 領袖】………
正如楊誠自己所說的那樣,德國隊從小組出線後,他的手裡頭就抓著雙天至尊,他什麼都敢賭,什麼都敢拼,因為他已經回本了,怎麼賭怎麼拼都不會吃虧,相反的,他可以利用這一次難得的機會,好好的考察一下這支球隊。
能夠在世界盃上走多遠,他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但是他對球隊的改造卻在進行著。
對陣烏拉圭的四分之一決賽,和八分之一決賽之間足足有5天的間隔時間,楊誠在這5天裡可是一點都沒有鬆懈,他幾乎每天都和球員待在一起,除了訓練和觀看比賽錄影之外,就是不斷的對球員灌輸想法,同時改正他們在比賽中出現過的一些失誤。
這一場比賽楊誠的首發陣容再一次進行了調整,門將是諾伊爾,後防線分別是拉姆、巴德斯圖貝爾、默特薩克和熱羅姆?博阿滕,雙後腰是施魏因施泰格跟赫迪拉,攻擊前衛是托馬斯?穆勒、厄齊爾和波多爾斯基,單前鋒是克洛澤。
代斯勒在對陣美國隊的比賽結束後,身體有些問題,之後訓練也不是很正常,所以這一場比賽楊誠沒有安排他首發,而是用波爾多斯基來取代代斯勒。
不過按照楊誠的想法,最好還是能夠在攻擊前衛的位置上,安排一名突擊型的球員。
人員變動不小,可實際上,楊誠對德國隊的執教開始出現了大致上的雛形。
首先就是這支德國隊依舊還是典型的楊誠風格,倡導攻勢足球,堅持控制和壓迫戰術,尤其是對中前場的強力壓迫,更是這支德國隊和勒夫最大的差別,因為在楊誠看來,沒有中前場壓迫的球隊根本無法在現在的足球環境下生存。
因為德國球隊過去幾年來都已經建立起了一套出色的無球跑動體系,所以他們很容易就適應了楊誠的戰術和思路,所需要做的只是熟悉和提升。
在細節上,楊誠對進攻的投入要比勒夫更大,他讓前鋒和三名攻擊前衛都進入對方32米區域,赫迪拉這名中場就遊弋在這四名球員的身後,利用他大範圍的跑動,完成對四名攻擊球員身後區域的空間控制。
防守層面上,楊誠要求一旦在前場丟球,所有人都必須要第一時間投入積極的反搶,務求第一時間將球阻擋在對方的半場,赫迪拉就是他做到這一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他四名球員的反搶和壓迫也同樣不容小覷。
做到了這一步,中後場哪怕速度和轉身再慢,都有充裕的時間進行回防。
而為了避免對方直接威脅到防線,施魏因施泰格就被楊誠固定在了中後衛之前,形成一道保護牆,拉姆更像是一名左鋒衛,因為他頻頻前插參與到進攻,施魏因施泰格就得回撤中衛之間,一方面讓自己拉出對方的盯防區,另外一方面也保證球隊的後防線穩定和寬度。
巴德斯圖貝爾在拉姆上前後就要為拉姆補位,施魏因施泰格就填補巴德斯圖貝爾的位置,在默特薩克上搶後負責成為球隊的最後一道防線。
很多人都喜歡說施魏因施泰格是老虎埃芬博格二世,但是楊誠覺得,這兩人不同,尤其是對於自己當年親手栽培出來的施魏因施泰格,楊誠這些年也都始終關注他。
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