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看一眼這幅絕世名畫。
這幅畫非常的厲害,當年溥儀連夜跑路的時候,都把這幅畫一直帶著,可想而知它的價值。
“千里江山圖啊,好久沒看到了。”趙辰坐在觀眾席上,感慨了一聲。
旁邊的導演蘇金文聽到他的話,以為是17年故宮主題展趙辰去過,所以沒有多想什麼。
“趙大師,你看過千里江山圖的展覽嗎?”蘇金文問道。
“嗯,看過這幅畫,王希孟確實是個繪畫天才,只不過死的有些可惜。”趙辰搖搖頭,感慨道。
王希孟的名字很多人並不熟悉,但是對他的故事一定很多人聽過。
北宋有個皇帝宋徽宗,雖說管理國家能力一般,但是藝術方面的造詣非常高。
他的一幅畫作最近更是被人派出六千萬的高價買下。
有一年宋徽宗出題,考翰林畫院的畫師以及天下有名望的畫家,題目是“踏花歸去馬蹄香”
後來選上三幅佳作,最後一幅畫作在馬蹄上花了兩隻蝴蝶,香氣躍然紙上,受到宋徽宗的賞識。
畫出這幅畫的人就是十幾歲的王希孟。
實際上,王希孟十歲的時候,就已經被召到宮中翰林圖畫院學習。
宋徽宗認定,王希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藝術繪畫天才,更是親自交他繪畫。
再後來,同在翰林圖畫院的張擇端畫出絕世名畫《清明上河圖》,名震天下。
王希孟知道後,向宋徽宗提出要遊歷山水,畫一幅山水圖來報答宋徽宗的恩情。
宋徽宗看自己的弟子這麼有志氣,大喜,於是給他準備最豐富的盤纏,最上等的宣紙,最高階的顏料。
半年後,王希孟回到朝廷,為宋徽宗獻上了他的作品。
這幅作品,就是被華夏藝術界稱為“近千年來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的《千里江山圖》。
趙辰回憶起宋朝的文化,感慨萬千。
雖然王希孟生在北宋,但不妨礙趙辰很敬佩他的故事,在繪畫上,趙辰多多少少是有些敬佩王希孟的。
千里江山圖一直被收藏在宋朝的宮廷裡,趙辰年幼時見過幾次。
這幅圖畫比清明上河圖長了一倍,把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百姓悠然自得的生活融入花捲。
而且,這幅畫要歷經五邊才能畫完。
每一遍繪製的方法、手段都不相同。
如此,才能成為華夏國寶級畫卷。
“宋朝文化確實璀璨,但也腐敗,王希孟死的可惜了。”總導演蘇金文也研讀過宋朝歷史,感慨道。
趙辰點了點頭。
王希孟死得可惜,但也死得不冤。
當時,他創作《千里江山圖》後,名聲大噪,一時之間風頭無二。
宋徽宗雖然擅長藝術,但不是一個好皇帝。那個時候,權臣弄朝,宋江起義、方臘起義,民不聊生,屍橫遍野。
王希孟在《千里江山圖》之後,又創作了第二幅《千里餓殍圖》。
這幅圖畫中是民間的百姓屍骨和綿延不休的戰亂。
宋徽宗看到這幅畫後,勃然大怒,不僅燒了畫,還賜死了王希孟。
於是,一代繪畫天才王希孟英年早逝,就這麼死在宋徽宗的手裡。
伴君如伴虎,自古就是這個道理。
王希孟仗著天縱之資,恃才傲物,想不到宋徽宗生氣一次就把他賜死,也是可惜。
不過,這不影響王希孟是一位宋朝優秀的畫家。
也不會影響《千里江山圖》在華夏繪畫史上的地位。
這檔節目是以千里江山圖為背景的節目,趙辰非常感興趣,也想參與到其中。
舞臺上,舞蹈演員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