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會傷到自己。但若是那三歲小孩某一天突然得到成人的力量,結果會是怎樣?”
“那小孩一定會成為武林奇才!”李風雲答道。
清虛道長愣了愣,臉色有些發黑,道:“也許吧,但更有可能,這小孩會錯傷別人,或者傷了自己,一生都不可能再練武。”
“是嗎?”李風雲道,“我十歲時就能扭翻一頭牛,沒你說的那麼嚴重吧?”
清虛道長明白過來,李風雲這是將他自己代入其中,這比喻,實在是不合適。
想了想,清虛道長又道:“假如一個還不懂事孩子,手持利刃,結果會怎樣?”
“沒怎麼樣呀?”李風雲道,“我七歲就帶著柴刀上山砍柴,九歲就滿大街打架砍人,也沒怎麼樣呀?(注1)”
清虛道長一時語塞,竟拿不出合適的比喻來,循循善誘那一套對李風雲好像不太管用。
“噗嗤”,窗外有人輕聲偷笑,不用說,一定是杜如月。
“清虛道長,你有話就直接說,不用繞那麼多彎子。”李風雲看出清虛的尷尬。
清虛道長道:“也好,你的癥結之處在於你的實力上升得太快,心境卻提高得不多,心境控制不住急劇上升的實力,一旦被環境所刺激,就很有可能狂性大發,輕則昏迷,重則走火入魔。”
李風雲嚇了一大跳,問道:“真有這麼嚴重?”
“真有這麼嚴重!”清虛道長肯定道。
“那該怎麼辦?”李風雲追問道。
清虛道長答道:“辦法有兩個,一個就是你不要再練那讓你功力快速上深的武功。”
李風雲搖搖頭,道:“那不成,天下高手那麼多,我又經常要打架,不練武功,那不是讓我伸著脖子讓人家砍麼?第二個辦法是什麼?”
清虛道人輕嘆一聲,取出一本書,道:“第二個辦法就是每日誦讀此經,最好背熟,可消除魔念,對你的心境的提高會有所好處。”
李風雲接過那本書,只見封面上寫著三個大字:《清心咒》,不由大為好奇,翻開封面,只見書中第一頁寫道: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才看了幾行,又翻了翻後面,李風雲便合上封面,道:“道長,我瞧這也不是個辦法,上面寫的我大半都看不懂,而且……還這麼多字。”
清虛道人無語,又取過一本經書道:“這一本也可以,這一本稍微淺顯些,字數也少很多。”
李風雲看了看,原來是本《心經》,封面上還畫了個和尚,字數果然少了許多。李風雲“哈哈”笑道:“道長,你明明是個道士,怎麼也念和尚的經?你不會是想剃光頭去當和尚吧?”
清虛道長鄭重道:“和尚也罷,道士也罷,修行修行,其實都是修心,道家講究的是隨心所欲,無為而無不為;和尚講究的是戒、定、慧,摒除萬念。其實說到底,殊途同歸,都是要達到心頭‘清靜’的境界,榮華於我如浮雲,一切不過是過眼雲煙。”
李風雲不覺痴了,雖然不解清虛在說什麼,但隱隱覺得這老道士說得很有道理。
注1:搞笑之語,小朋友千萬別學。
………………………………
第八十四章 再見莫輕言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讀到這一段,李風雲突然“哈哈”大笑起來。
正教他經文的杜如月皺眉道:“我教你教得這麼辛苦,你居然還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