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會降臨在我的左右。而《心理罪》讓我感受到身臨其境般的詭異旅程。毫無疑問,雷米是一個優秀的講述者,看似波瀾不驚,平淡冷靜的娓娓道來,卻讓我們在關注文字的同時,悄悄睜開了另一雙眼睛。是的,我們就在現場,我們目睹了罪惡,我們甚至聞到了空氣中淡淡的血腥味。不止一個讀者感慨看《心理罪》的過程好似觀賞一部情節跌宕起伏的電影。他讓我們在合上這本書的同時才感到額頭上已經是冷汗涔涔。大概因為雷米所從事的特殊職業的原因,他對刑事偵查活動進行了近乎於教科書般準確無誤的描寫。這就使得本來就極具寫實性的《心理罪》宛如一篇結案報告一般令人震撼。
你可以詛咒雷米對暴力近乎痴迷般的追求,他對於超乎人類想象的殘忍似乎具有天生的抵禦能力,冷靜、客觀。然而這樣一個對所有令人髮指的罪惡都習以為常的人,在他的小說裡,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聖徒般悲天憫人的情懷。方木在凌晨的天台夜祭吸血鬼馬凱;劉建軍對著病房含混不清的“對不起”;泳池邊方木近乎癲狂的拯救。透過一個外表冷漠,內心火熱的人物——方木,雷米讓我們在渾身冰冷的閱讀過程中感到了些許溫暖。他在冷靜剖析,甚至是殘忍揭露人類的基本情感之一——嫉妒的同時,也讓我們同時見證了另一種情感——友誼與良知的偉大力量。邰偉對方木戰友般的情誼;杜宇對室友矢志不渝的信任與支援;喬教授身陷烈火卻至死沉默。這讓我們在經歷了恐懼與震驚的閱讀後,仍然可以從容地面對未來。我們知道,即時面前是一片暗藏危機的濃霧,總會有方木、邰偉、喬教授站在我們身邊。他們吸著煙,表情疲憊,目光銳利,微笑著對你說:沒關係,有我在。
不騎掃帚的魔法師:神化的方木和哈利·波特
文/蘇京
最近看了兩本書,《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和雷米的《心理罪》。這兩本書都是我期待已久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自不必說,而雷米則是近一年來我最希望,同時也是對其前景最有信心的一本書。
雷米成名於天涯社群蓮蓬鬼話,作為版主,我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看著他一步步走到今天。從當年一部震驚天涯的犯罪小說,到今天萬人期待的《心理罪》。雷米開創了一個新的懸疑小說流派:寫實犯罪心理小說。《心理罪》和《哈利·波特》一樣,必將成為此型別小說的殿堂之作,開山之作,並將成為後來者極力模仿卻無法超越的一部作品。所以,當有人震驚於《心理罪》在天涯一百多萬的點選量時,我絲毫不覺得驚訝,這種受關注程度與作品自身的品質是相當的,甚至可以說,還沒有完全反映出《心理罪》應有的價值。
我忍不住要把這兩本書放在一起比較,而且我相信,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把《心理罪》和《哈利·波特》進行比較(從作者處獲悉,《心理罪》也將成為系列作品)。儘管目前雷米從名氣上與羅琳不可同日而語,但這兩部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塑造了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人物。哈利·波特與方木。
作為一個女性讀者,當讀到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很容易就會把注意力從情節與文字上,轉移到對主人公命運的關注上。就像關心哈利·波特在與伏地魔最後決戰時會不會死去一樣,我同樣關注方木——這個倔強、憂鬱的男人會走向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有時我甚至覺得方木就像我曾經熟識的一個人一樣,我看著他鬱鬱寡歡,周圍危機四伏,我焦慮萬分卻無能為力。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我隨著情節的展開緊張、感動、憤怒、